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亚超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物流在我国也取得了质的飞跃。大量的企业型人才随之转型于物流方向,一时间造成了物流人才的紧缺。面对这种情况,国内各大高校开始着力增设物流专业,并为之投入大量的物流教研设备和科教人员。而由于是新兴的专业,此类高校专业多少存在着教学设备薄弱,科教人员等师资力量不足,应届物流毕业生实践能力差强人意等状况。针对此类情况,本文基于对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的理解,继而展开对我国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的模式现状中的不足,最后总结出构建我国高校物流实验室模式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物流实验室 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3-01
  前言:总体看来,就高校创建物流专业可知,物流专业是一科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的专业。国内诸多高校面向各大物流供应链、仓储类、工程工业领域等专业区域,逐渐创建现代物流实验室。继而,创建高校物流实验室模式是此类高校必不可少的教学设施的前提,以AGV主动引导车辆、全自动立体仓储系统、工业全自动化机器人等为主要实验设备的增设,模拟真实工业和物流环节,展开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性实验平台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
  一、我国高校建设物流实验室模式的原则
  物流专业作为计算机、工程业、金融业、管理学等多方位专业方向总和的综合型科目,最终的目的是塑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交叉性高层次人才,因此对学生的动手技术含量,实践业务操纵能力要求极高。我国各大高校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模式有多种,其中包括:书本讲授、学生自主学习、科学实验、实际演练、实习指导等。就物流专业而言,教师主要采用的便是实验指导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科学实验的模式,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方式下学习和验证物流知识。由此可以得知,建设物流实验室模式的好坏与高校人才质量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
  故此,国家和各省级教育类主管部门对建设高校物流实验室的大力支持也是高校物流实验室创建的一大前提条件。创建高校物流实验室模式的原则在于,它可以弥补物流知识教学课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彻底改变传统的高校学习物流的传授方法。
  二、目前我国高校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的不足
  1.实验室的模式质量不过关,实践课程培训力度不够。各高校在成立物流专业之时,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不足,导致各高校培养出来人才的能力参差不齐。而由于物流专业相对其他专业而言,要年轻很多,能够熟知且运用的物流方向的老师更是屈指可数,导致国内各物流专业的高校缺乏赋有实际物流经验的师资力量。物流实验课模式的重点在于全真的模拟了实际操作中的物流环节,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动手能力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目前很多高校都出现,没有固定的物流实验室基地,或者是,实验室设备不够完备,基础设施质量不过关等情况,并且与当地的物流事业单位没有取得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使得实验教学模式依旧跟不上理论培训的步伐,教师进行实习演练时往往实验项目过于单一,导致学习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实验教学的专业性质量。
  2.教师总体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过于贫乏。就物流实验的模式过程中,也仅仅是在操练这现代物流中的某一个环节,专业设计上过于精细、狭窄、专业领域过于单一,不能够满足于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各大高校对物流专业的定位都尚未统一,部分高校偏向于物流管理领域,而另一类高校则偏向于物流工程领域,甚至有个别高校预想讨巧的综合其二者之长,导致在建设物流实验室的模式时,出现了很大的设备仪器供给上的偏差。
  三、构建我国高校物流实验室模式的方法
  1.影视录像与仿真软件的辅助教学模式。现代网络的发达早已可以帮学生解决很多实验中条件的不足,影像视频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的教学视野,弥补学生不能亲临现场的遗憾,尽量让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模拟的仿真视频模式更是可以填补影视录像中学生于教学相互性不足的遗憾,通过现代的3D技术绘制全真的仓储、货运等3D模型,给学生提供一个对设备和物流过程中认知的实验模式。这些仿真软件的好处在于将物流的配送中心或制造物流的工厂全在计算机网络中以3D的效果虚拟化的展现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不出校门的前提下进行实际的物流实验演习,另一方面又给学校节约了构建实验室,购买实验器材的成本。
  2.学生自主完成物流过程中角色扮演的模式。角色扮演是在仿真的物流实验模式前提下完成的,学生可以通过在仿真练习时分配好物流的角色,进行一定的角色扮演,在虚拟的模式下进行实际演练,全真模仿企业在物流中的采购、发货、收货库存管理等环节,而在这些环节中学生需要扮演出库员、收货人、审查员等角色,此过程中还包含了对货品的收录、货品安全底线的设置、发出补货清单、出库和出库单的设定,学生在进行这些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整个物流过程,培养集体主义、相互协助的精神,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各大高校资源共享的学习模式。由于各大高校的物流实验室建设模式都不一样,为了保障学生学习物流的整体水平,各高校实现资源共享,与其他高校进行教学联谊,取长补短,不妨是一件互利互惠的教学交流模式。国内高校对物流专业都有着一定片面性的理解,导致物流实验室建设在校资源供给上就存在着很大的阻碍。让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实验理论和实验方法的模式,能够自主的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心得,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具有初步的物流学慨念并兼顾一定独立分析物流问题的能力,最终经过物流的实验研究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独立的拟定实验方案,自主的组织实验演习和管理层次的提高。
  结束语:高校在构建实验室建设的模式同时,要确保专业实验课程的上课率,加大实验的效率,减少实验中项目的验证过程,开创一些综合与创新性的实验项目,使得实验项目中比例能够合理的搭配,建设处良好地物流实验室平台,保证物流教学的质量,将新的实验技术在实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采用,为我国的物流方面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肖夫.关于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6年02期
  [2]陈子侠.配送线路划分与电子排单系统建模与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赵孟.网络物流,现代物流的新起点[A],2008年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作者简介:
  吴亚超(1982.6),女,汉,江苏金湖,硕士在读,助理实验师,淮阴工学院,物流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991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