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为者常成 行者常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沙有威

  网友朋友“东方有沙”在我的博客评论中问道:“老哥,你这么满世界跑不累吗?到底是为了什么,有什么意义呢?”为了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我的回答是:“玩!不过希望玩得更有意义一点。”一直以来我经常把想做和正在做的事情用一个“玩”字来表达,因为我觉得用“玩”的心态来对待自己想要做又喜欢做的事情是一种境界,由于想做和喜欢做,所以一定会认真地去做。“玩”的回答虽然简单轻松,但这简单中蕴含了多年的情感、准备和积淀。
  “机器人科普支教课堂”是我在六年前就开始酝酿的一个公益活动项目。在多年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支教的活动,回来后我在博客上描述了我的想法:“当2006年我有了自己的汽车的时候就开始筹划自己七年退休后的事,我想如果身体状况允许,我将带上几个教学用的机器人、几个笔记本电脑和一个投影仪驾车出游,在自驾游的途中到沿途的贫困学校去支教,为那些地区的孩子们上点机器人知识的普及课,义务做点科普的工作。”
  为什么我要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呢?为什么?最近我也在回顾,在思索……
  1.为了你们带给我的感动
  章淳老师,这是一位可能已经被人们(景山学校)遗忘的老师,但她却是我心中最钦佩的一位老教师,一位慈祥的长者。30多年前她从上海退休后自愿义务来景山学校工作。在我和章老师一起开拓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那些年里,我一直感受着这位长者身上集中的一名真正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一切优秀品质,她是一个真正的不求名、不求利的人,她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她带着自己的爱心在退休后最大限度地去做了一件教师力所能及的善事,她的平凡和非凡一直无声地感动和教育着我。
  带着章老师留给我的感动,多年前我就开始筹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了。我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虽然我没有那些掷重金投入慈善事业的慈善家们的经济能力,但是我可以像章老师那样在退休后最大限度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工作,为此我开始了相关的考察。
  在一直筹备退休后计划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了一些目前常见的义务支教形式,这些支教活动无疑为缩小我国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教育差距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支教形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出来。因此我觉得倡导退休教师支教是对其他支教方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我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很多地区的孩子们不能享受到教育发达地区的孩子们那样的教育,特别是一些有设备要求的科技教育就更成了农村孩子们难于享有的学习内容了。对于教育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习以为常”的科技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根本就没有条件接触,在我们呼吁公平的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现代科学普及教育对这些地区孩子们成长过程的影响。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我选择了有设备要求的机器人教学项目作为我退休后支教的切入点,我将准备实施的自驾支教项目称为“烛光行”,为此我开始着手退休后要实施的“烛光行”项目的准备工作。
  李民先生,这是一位到现在还未曾谋面的“同行者”。在我的博客中曾经这样记录了李先生带给我的感动:“上周(2011年7月)我收到了深圳某公司李先生捐给‘烛光支教行动’的捐款,我对李先生的善举表示感谢,并视李先生为我的合作者。我将把提供帮助的人士看作我支教路上的同路人,我也将为这些善良的人们实现他们的愿望做出自己的努力。”自那时起的11个月,李先生每月给我寄来1000元钱以支持我将要付诸的行动。
  正是带着章淳老师、李民先生还有在云南临沧遇到的“美丽中国”支教老师等一切好心人的感动和心愿,我完成了第一阶段“机器人科普支教课堂”的活动。
  2.为了寻找久违了的眼神
  那是留在我心中的一种久违了的渴望眼神。在30多年前我刚开始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的时候,经常会从我的学生们的眼中看到那种渴望的眼神,那时我校在我国首先开展了计算机教学,当时不仅孩子们是初次见到计算机,就连我这个老师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新鲜感和好奇感使我看到了孩子们那对计算机知识探求的渴望眼神。
  在我的博客中以上照片中的学生李葆春(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终身教授),给我的博文《两位计算机少年》留下评论说:“看到您的系列文章,回想起很多景山的往事,很激动。当时记住的很多小事,我想真是一辈子都很难忘记。比如,那会儿我和余晨去机房,一般都是在楼下找一下您的自行车,车牌号是0073972,如果您的自行车在我们就上楼去上机。”看到30多年前的学生光顾我的博客,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近些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习以为常”使我们在课堂上很少再看到那种眼神了。到哪里可以找到这种眼神呢?在我此次行程中的各个教学点,我找到了那久违了的眼神,也让我再次燃起了作为教师的自豪感。
  3.为了送人玫瑰手留的余香
  真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呀!这是在后半程一直陪伴我的弟弟,在看我给学生上完课后经常发出的感叹。虽然我们的活动总是冠以“支教”的名字,但是我觉得“支教”二字更多体现的是赋予,并没有表达我们付出后的获得感受,没有体现我们送人玫瑰后手留余香的收获。其实,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是赋予者,我们也是获得者。那么我们获得的是什么呢?
  那天我开车离开邦东时正是放学的时间,路上走着许多放学的中小学生,他们看到我的车都主动为我让路和我打着招呼:老师好!“同学们好!”我在不断回复他们问候的同时一种骄傲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只给他们上过一节课,但他们都是我的学生呀!这种骄傲的感觉难道不是我们送人玫瑰后手留的余香吗!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好多次,当我上完课收拾完设备走出教室时,看到是上完课后等在门外的学生,他们对我说:“沙老师,谢谢您今天让我们认识和了解了机器人的知识。”他们等在门外就是为了跟我说声谢谢!当我听到他们的感谢,我感到我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即将退休的我此时获得的成就感难道不是我们送人玫瑰后手留的余香吗!   在邦东小学操场上不同寻常的一节机器人普及课,我从老师们和孩子们的反应中感受到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我为上了一节课就获得了一个学校的孩子做学生而感到自豪,我的这种自豪感难道不是我们送人玫瑰后手留的余香吗!
  在此次“支教”的行程中所获得的满足感、骄傲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一直伴随着我。我深刻感受到,在“机器人科普支教课堂”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不仅是个科技知识传播者,还是个财富获得者,这种财富是令我受用余生的精神财富!
  4.为了常成和常至的信念
  启程了,我还不知道在各个教学点我都能去哪些学校上课,上几天课,上几节课?此次自驾启程前在计划行程中有着太多的未知。计划中的大多数教学点都是在网上朋友的邀请下确定的,由于具体什么时候能到哪个教学点不能确定,所以教学点也不能事先为我的上课作出安排。出发前一些朋友建议我计划得再周密一些再启程,而我想很多行程中的可能遇到的未知因素,只有在不断践行的过程中才会变为已知的结果,在行程中不断探索着将未知变为已知的过程,正是激励我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我特别喜欢南街小学教室前面的横幅,“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不断实践的人一定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我以此格言作为我践行“机器人科普支教课堂”项目的坚定信念。
  5.为了沿途那偶遇的风光
  在我几年前的博文中曾经这样说明了我设计的烛光行活动:“烛光行活动以自驾旅游的方式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自驾游沿途到有需求的教学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作短期的义务教学。”所以享受自驾途中的风光和趣事也是我此行中的一大诉求。
  在前往各个教学点的途中,为了节省一些过路费,我们尽量避开高速路而走国道,国道路况虽然不太好,但是却使我们在体验风险的同时也享受了不少美丽的沿途风光。
  在从西昌去云南的途中我独自开车行驶在国道上,经常可以看到道路一侧山上滚落在路上的石块,山路的另一侧则是看着眼晕的悬崖。沿着大角度的连续转弯车开到了山顶,前面一辆大客车在路边停了下来,车上的乘客都下来了走向一个观景台,我也顺势将车停在了路边,熄火下车拿着相机走到观景台。观景台的牌子上写着“千里走单骑”,原来这里是电影《千里走单骑》的拍摄点,向山下看去可以看到刚才开车上来时走过的人称“十八道弯”的盘山路,看着走过的山路我为自己“千里走单骑”的勇气感到惊讶。
  在云南临沧邦东镇教学点时由于天气原因我没有拍摄到“云海”的美景,我只能遗憾地从一位支教老师的手机上拷贝了一张“云海”的照片,在离开临沧去普洱的路上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云海”,我赶紧靠边停车拍下了“云海”的照片,拍完这张照片我开着车沿着山路钻进了“云海”之中,大约半个小时后我们的车才钻出了这片“云海”。
  在人们旅游拍摄的照片中经常将各地的名胜古迹作为地标建筑来拍摄,而我则不同,在途中每每经过路边的中小学校,我都要将车停下来以学校作为地标拍张照片,我觉得拿学校的建筑和周围的建筑做比较可以体现当地重视教育的程度,拿各地学校建筑的照片做比较也可以看出各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另外看到这些学校我们会感到很亲切。下面左面的照片是震后保留下来的地震遗址“汶川县映秀中学”纪念地,震后之初映秀中学曾经到山西长治等地过渡办学,两年前他们搬回了用特殊党费建造的新的学校。
  那天在西安我们去大明宫遗址公园游览,我最满意的收获就是无意间拍摄到了这张照片(下右)。小姑娘写作业的地方和她写作业时那专注的神态吸引了我的镜头。
  参观“汶川大地震纪念馆”时我们在附近的“‘5·12’遇难者公墓”的一个亭子里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孩子们地震时可能只有两三岁吧,在这里写作业的孩子带给了我太多的遐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02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