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学校发展与管理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传统学校管理的四大弊端
  审视与检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优缺点具有重大价值。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展学校管理中合理、有益的经验,而且可以发现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因此,抱有直面而不是回避各种问题和困难的态度和意识,可以为我们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找到许多有效且有益的办法。目前,我们的学校管理存在以下四大弊端:
  1.封闭性。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学校管理缺少一种开放机制,基本上处于“闭门办学”的状态,与外部环境“老死不相往来”。按照现代组织学的观点,学校管理的结构应是开放的,学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人、财、事、物、信息等,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同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沟通、交换、互动,这就是耗散结构理论所说的“熵”。从组织学的观点看,最早的学校管理就只有“校长+教师”,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后来是“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现在还得加上社区成员等。随着人们教育观念变化和参与学校管理意识的增强,学校组织的边际不断扩大,原来狭隘封闭的学校藩篱正在打破。“破墙办学”不仅仅是推倒了物理意义上的围墙,还要推倒办学者心理上和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围墙,建立一种开放办学的有效机制。
  2.单主体。学校管理只看重校长与主要行政人员的作用,忽视或无视学生、教师、家长的主体作用,造成“目中无人”的现象。这是因为许多校长只是将学校仅仅看作是自己和部分行政人员的私人领地,神圣不可侵犯。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将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成员纳入学校管理的大框架之中。首先,学校管理要确立“教师第一”的观念,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确立教师的主体地位。一旦把教师们的管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后,他们才能更好地落实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长的办学思路。其次,学校管理要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要按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其他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他们。第三,学校管理尤其要重视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这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而不是放任让家长来干扰学校管理工作。
  3.单向度。许多校长过度依赖“自上而下”的科层式或层级管理。校长们非常喜欢这种管理方式,它能充分体现领导的意志和权威,但教师们往往是处于听命执行的被动状态,缺乏创造和创新的热情、动力和思路,这与学校和教师工作所要求的创造性特点不相符合。这不仅仅是领导风格和管理方式的问题,关键还在于校长的民主意识和授权艺术。学校民主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应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在师生交往中,体现在有组织的师生活动中,体现在学校管理决策的过程中,凡是与学生、教师有关的事情应交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在这些方面,校长要大胆放权,要充分相信教师和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会负起完全责任。
  4.低效能。许多学校注重硬件的高投入,忽视软件建设,致使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教育浪费现象严重。一所学校是否具有高效能,取决于教学的组织性、有效的学习时间、学校氛围、评估、激励、学校领导能力、家长的参与等10多个因素,而不仅仅是学校物质特征或硬件设施。这个结论与我们日常的判断基本一致。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面对学校管理中的四大弊端,我们不能诚惶诚恐,举步不前,坐以待毙,而是以一种积极有益的态度来投入工作,改善工作。
  1.学校管理者应站在时代变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来确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学校发展的目标。诸如: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加入WTO对教育发展的未来影响……,这些给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目前,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家庭对优质教育存在巨大需求。那么,学校如何满足来这种需求呢?学校能够和如何提供哪类优质学位呢?从现实的角度看,优质教育和优质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国内外都存在“择校”的现象,家长寻求优质学位同样表现出一种疯狂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都在积极寻找办法和措施予以解决。因此,我们要分析当前的教育形势、学校所处的社区环境、生源的变化。来确立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
  2.要跳出“圈子”。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思维规律来说,俗话说,“当局者谜,旁观者清”。前者说的是一种思维定势。后者要求我们跳出“圈子”来看学校管理改革,努力克服学校管理中思维定势。就个人而言,非常容易看到他人的优缺点,但很难发现自己情况;批评他人很容易,自我批评则困难重重;学校管理工作,我们往往对身边的问题熟视无睹。二是从校长的成长规律来看,新任校长任职一定时间后。必需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时期。按照校长成长规律的研究,校长从新任到成熟一般需要经历适应期(1—2年)、爬坡期(2—5年)、高原期(5年左右)、跃升期(或者是成熟期)四个时期。因此,校长必需跳出圈子来,静心反思,认真总结。最后就会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一是产生“高原反应”,高处不胜寒,维持原来的水平:另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跃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提高管理水平。
  三、学校管理创新的策略
  1.订立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一所学校根据国家或地区教育发展战略计划的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对学校未来三至五年内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和发展途径,如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规模与速度、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办学条件、实施策略等方面所作的安排。它包括确定社区未来三至五年对学校的需求,寻找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学校发展的前景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办法、行动计划和措施。
  2.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这首先要求做好教师需求分析,建设“教育人才蓄水池”。这有几大好处:让新教师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校长的性格、思路、办事风格;校长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新教师:使他们尽快熟悉学校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让新教师在竞争的氛围里成长。其次要作好教师资源的动态分析。因此,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的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方面是: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是最好的: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最理想的人选是没有被“污染”过的人:注意考察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防止他们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学会要有一定的代价意识。
  3.精心打造现代化学校
  目前,何为现代化学校,可谓见仁见智,尚未统一的标准。根据我的研究,作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需具备以下两个要素:
  (1)现代化学校具有超前全新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现代教育思想在办学行为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态。其中,校长的办学理念最为重要,它包括校长对教育思想的认知程度、办学目标的归纳和确定、办学基本思路、所采取的策略、手段和措施等。因此。要求校长和教师的目标一致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要素。
  (2)现代化学校具有健全灵活的管理机制。这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组织框架。按照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学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并以原则来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一般来说,学校可以设计成三类机构,即教学实施机构、教学服务机构、教学发展机构。二是基本制度。按照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厘清原有的学校制度,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基本制度;学校制度要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束缚和制约各种发展。三是运行模式与手段。要区分法治与人治。有效的机构设置和学校制度应保证学校管理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四是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效能是现代化学校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从立新著.《课程论问题》,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王斌华著.《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202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