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期待不期而遇的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劲草

  摘 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充分掌握学情,善于换位思考,包容学生的异样声音,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才能获得课堂上“不期而遇”的美。
  关键词:动态生成;学情;异样声音;质疑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现在教学中提倡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理念便源于此。所谓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动态生成过程。课堂的动态生成与以前的预设性课堂的截然相反之处就在于它的不期而遇,在于它的与众不同,在于它的无法预知。所以,这就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考验,习惯于驾驭课堂的教师是否有能力接招学生的“当头一问”,是否能急中生智由此引领学生奔向另一个领域,这无疑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获得那种真正的不期而遇的课堂效果,我想我们教师平时可以有意识地做好以下几点:
  一、预设学情
  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新课程需要新教学,而新教学需要一种新的预设,这是一种留给教学足够研究的预设,是一种包含着丰富生成的预设,是一种宽容偶然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我们备课即是一种预设,不过与现代的语文教学相比,我们的预设还可更充分、更科学。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我们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的问题,学生的差异和思维是难以预料的,面对这一现实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预设,这样才能“临危不乱”。对于学生“节外生枝”的无意识的提问,其实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做到有的放矢。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环节的预设,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当然预设还要有弹性,要有回旋的空间,尽可能多地考虑学情,设想学生对环节的反应,多预设几个“如果”,多预设几个“怎么办”,课堂上教师就会多一份自信,多一份机智,从而使自己灵活驾驭课堂,创造更多的生动,这样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如,教学《木兰诗》一文时,曾有学生提出:“木兰作为女人,在古代是很容易被发现的,因为古代女人是要裹脚的,她的脚应该比其他人要小很多。”针对这一问题,其实教师在备课时是应该考虑进去的,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功课,要了解女人裹脚的制度是从宋朝才开始流行的,在木兰那个时代还没有。这样就能在肯定学生独立思考行为的同时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所以,预设学情还应留有空白,使预设空间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自由度,教师要适时地把握这些不确定因素拥有的无穷的教育价值,利用好即时动态生成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
  二、尊重“异举”,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句话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学生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思维活跃,经常会有“异言怪举”。面对这些“异样的声音”,是牵着学生往预设的轨道上跑,还是顺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顺势挖掘?这是最能挑战教师的理念与智慧的。
  笔者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就曾有学生提出异样的声音。按照课文的导语所说:“作者笔下的这只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这一切缘于他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你我都能成为一只天鹅……”所以照着这个提示,作品所要传递给我们的是:每一个像丑小鸭这样平凡甚至丑陋的人,只要通过不屈不挠的斗争,就会成为天鹅,会取得最终的成功。在上整堂课的时候,我都在重点强调丑小鸭如何接受别人的嘲笑,如何为了生存而四处流浪,到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丑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倒影—— 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的倒影。所以,人也是如此,只要不放弃总会变成天鹅。正当所有学生欣然接受老师的这一结论时,有一个男生站起来了,说道,在最后文章说:“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言下之意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也就是说能否变成天鹅是由先天条件决定的(你是否是一只天鹅蛋),而与之前强调的后天的努力(不屈不挠的奋斗)是有矛盾的。而且整篇文章似乎并没有在着重写丑小鸭如何奋斗,更多的是它在躲避,在逃避别人的讥笑。面对学生“异样的声音”,我没有急于否定,而是顺势鼓励。课后我一直在对这个学生的话进行反思,的确有时候老师要善于换位思考,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老师的话是不是一定正确,教材内容是不是就是一定正确的,不这样学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方法途径等等。仔细想想那位学生的问题,《丑小鸭》全文在情节的安排上,是在着重描写丑小鸭因为“丑陋”受到其他动物的排挤、嘲笑,而面对这种迫害,它能做的就是沉默、忍受和逃避,看不出明显的奋斗的愿望和行动,它只是在无可奈何之下辗转栖身各地,到最后也自然而然变成了天鹅,因为它本来就是天鹅。而这个结论与教学目标是有一定差异的。这一思考,也影射出一些问题,如,现在的课堂,现在的文本解读,往往是以多年来的思维定式作出价值推论的,有些已经脱离了文本所展示的内容,教师不能再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地把已经准备好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动态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有表现的舞台,那么“异样的声音”将如山泉丁冬,清新悦耳。
  三、教师要善于把握机会
  课堂上有时会发生一些偶发事件。经验不足的老师可能会手忙脚乱,仓促处置而留下不少遗憾。而敏感和富有实践智慧的老师会抓住这种机会,变偶发事件为教育良机,成为教学教育的生长点。就像上文《木兰诗》中,很多学生对文中:“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深感怀疑,其中有一学生问道:“古代女子不太出门,那么她的皮肤应该比较白,在军营中应该也会被马上发现的。”对于这种问题,很现实,很直白,学生更多的是从他们自身的生活实践得出的常识或经验来判断,貌似很肤浅,但这的确是很多学生在纳闷的问题。所以,这位富有经验的老师急中生智,说道:我知道大家都很疑惑,那么作者为什么会不顾常理而这样写呢?思考了几分钟,马上有学生说,这是为了表现木兰从军时间长,她的英勇不输男儿的这一主题,老师就顺势说,那么为了表现主题而这样安排大家是否可以理解?这就是文学。有时候为了突出主题作者往往会采用一些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所以,在解决了那个突发问题之后,老师就照着这条路将学生引领到了解创作手法的道路上,很好地应对了这个“动态生成问题”。学生的疑惑也就豁然开朗了。
  语文是一门很有“灵性”的学科,其“灵性”体现在它有广阔的生长空间、浓烈的人文关怀和迷人的创造天地。而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中最美的那朵就是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的“不期而遇”的思想之花,我也一直期待我的课堂中有更多的这样的美产生。
  (作者单位 浙江省绍兴县富盛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23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