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作业有意思起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淑丽

  “作业”这两个字眼学生和老师最熟悉不过了。嵊州市教委教研室的田晓军老师曾对该市部分学校部分年级学生的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抽取该市区、乡镇、农村九所学校三至六年级的1O9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在这些学生中,有成绩优秀的、中等的,也有较差的。调查发现,小学语文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学生每天为机械地抄写、重复地套用而厌烦不已,课外时间几乎被作业所占。这样的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原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地被这些具有浓厚应试色彩的练习打磨得无影无踪,一点一滴地耗干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和纯真的情怀,教师也为之改得筋疲力尽。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教师能不能设计一些既能深化课堂学习,又好玩有趣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作业呢?能不能设置一些学生既爱做,又需要动一动脑筋完成;既要独立思考,又可以合作完成;既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又可以选择做与不做,老师批改起来还能轻松愉悦的作业呢?我认为,我们应该让语文作业走向“五彩缤纷”,变得有意思起来。
  一、来点趣味的——别有天涯天地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内心有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发现、研究、探索者。”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发现、鼓励、发展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了让作业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有劲,就想跃跃欲试,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改进为可以辅以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植物叶片等等来表现,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的作业。
  如在上《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一文前,我布置了预习作业: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清明上河图》,有条件的可以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位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打印了出来,我把它贴在教室的墙砖上足足有3米多长。那幅画色彩丰富,画上人物的形象、动作看得分明,尽管人物的神态看不清晰,但孩子们围在画卷旁边,个个看得津津有味。那个出色完成作业的孩子,此时脸上那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任谁看了都难忘记。
  再如,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和魅力,我让学生通过画图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古诗《夜书所见》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的画。当时学生们热情高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学生也从中切实感受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美好、深远的意境。
  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了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自然、环境、城市、绘画、科技、历史、信息技术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现象和知识。 这时,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成了学生的调味剂、开心果。学生内心愉悦了,作业的质量何愁不保呢?
  二、来点开放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还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我们不应当把它当成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要让它成为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让学生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地学习,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立足课本,着眼课外,放眼社会,在社会生活这个大环境中,充分利用语文课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1.作业内容的开放
  作业内容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题材可广泛,思路应开阔,让学生有“自由驰骋”的余地。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平时还得多注意,多观察,多找学生聊天,从他们的生活、学习、言论中寻找真实的、切实可行的作业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堵墙都说话。”那么,我们的语文作业不光表现在语文课上,美术课上也可以,数学课、品德课、体育课……都可以,所以我觉得现在推行的综合性语文课是一种极好的课型。我清楚记得:那是一堂美术课后,学生马上要吃中饭了,我及时地走进教室为他们分饭菜,发现黑板上还遗留着美术老师的作品——一幅山水画,这时候我脑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念头——“给画配诗”。当我把这一想法告诉孩子们时,他们都兴奋不已,有的积极思考,有的马上查阅,还有的则高高地举起了手,只一会儿工夫,一首首山水诗便冒了出来。这时,我因势利导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兴趣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把这些诗抄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赏,也可以把这幅画和这些诗收入你的‘采蜜本’中,好吗?” 回答是响亮而肯定的,当然收到的效果也是令人满意的。由此可见,只要留心观察,语文作业的内容到处可见,而且学生也能做得轻松、做得有趣、做得灵活,学得丰富、学得扎实、学得开心。集腋成裘,潜移默化,学生自会长进,也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习育人。
  2.作业形式的开放
  在作业形式上我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如学了《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故事性强的课文后,让学生们排演课本剧;学了《新型玻璃》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并附上解说词……课后,学生们写起了剧本;开展了比赛;做起了《乌鸦喝水》的实验;讲起了《滥竽充数》后来发生的故事……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作业的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中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3.完成作业时间的机动灵活
  有的作业可以一两天完成,有的可以一周内完成,有的还可以一月内完成,甚至可以一个学期内完成。
  4.检查评估作业方式的开放
  检查型的、汇报型的、展示型的、交流型的、评比型的……应样样俱全。作业评估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提高的过程。
  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孩子的作业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可以在与爸妈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来点自主的——赏心悦目我家院
  学生都是有差异的,他们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如果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经验和个性,并重视个性的发展,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应有所侧重。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
  例如,学完课文《灰雀》后,“作业超市”里供学生选择的作业有不同的难度类型(以“☆”表示难度)。
  必选:☆完成《灰雀》课堂作业3、5两题
  选学:
  ☆ 抄写《灰雀》的词语3遍
  ☆☆ 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写得多生动呀,我要把它抄下来,背一背。
  ☆☆☆ 读读想想
  读这几句话时,你发现有矛盾的地方吗?这时,小男孩的心里在想什么?试着写出来。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 当一只采蜜的小蜜蜂,课下收集有关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在班级里交流。
  ☆☆☆☆☆ 描写诚信的小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读了它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或者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和身边的人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吧!
  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四、来点实践的——绝知此事要躬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
  如教学了《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这两课后,我布置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秋天的树、秋天的叶、秋天的花、秋天的果园等,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学生不仅享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再如,根据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办小报。这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很好的办法,也是学生才艺展示的一个大舞台。学习了《赵州桥》一文后,我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桥梁知识的图片、文章、故事、诗歌、对联等,举办一次“桥知识知多少”的小报展览。这下可热闹了,有的小组制作了关于桥梁发展史的小报,有的小组是介绍桥梁类型的,也有收集赞美桥的文章、故事的,更有趣的是有一个小组让中外著名桥梁来了一次PK。这样的作业既延伸了课堂训练目标,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又扩大了视野,何乐而不为呢?
  实践性作业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如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广告词、调查报告、排课本剧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
  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人人有观点、家家有看法。在实践过程中,最难操作的是对作业反馈与评价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更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摸索、去探讨。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53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