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悲剧中的快乐智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宝富

  【摘要】庄子生存的时代决定了庄子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只能成为一个悲剧人物;但庄子能够看清自己所处的政治环境,无为而保命;不仅如此,庄子还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建造了自己独立的精神王国,不受外界影响,自由快乐。这些对于多元发展的今天,缓解竞争压力,提升自身境界,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庄子 时代 悲剧 无为 快乐 自由
  【中图分类号】I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04-01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位传奇式的思想家——庄子。他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庄子传奇式的人生经历,汪洋恣肆的文章无不闪耀着他作为智者的灵光。有一则故事是讲述庄子的: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很多人都在赞赏庄子这种为了自由而抛弃名利的气节。然而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庄子真的做了楚国的相,他真的能够施展他的聪明才智了吗?在那个时代有没有庄子施展聪明才智的土壤?在《庄子·山木》中有这样的话:“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
  好一个“昏上乱相之间”! 处在昏君乱臣的时代,这就是庄子对战国时代最中肯的概括。在那个烽烟四起的时代,庄子的思想能推行下去吗?显然不能。因为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能使庄子的理想成长为参天大树的土壤。下面一段话更能充分证明这一点:
  一天,庄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时值秋冬之际,万木凋零,枯草遍野,黄叶漫卷,乌鸦哀号。庄子破帽遮头,旧衣裹身,脚穿烂麻草鞋,踩着崎岖的山路,迎着萧瑟的秋风,望着惨淡的夕阳,不禁仰天长啸、放声高歌道:
  凤兮凤兮,何如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干羽,莫之知载;祸重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可以说,在庄子的内心,这是一个无道的社会,是一个“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的时代,是一个“圣人无成”的社会。庄子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人,他怎们能看不清这个社会呢?既然没有施展自己才能的前提,那何必要去做官,趟这趟浑水呢?不去应楚王之邀,恰恰表现出庄子的大智慧。
  庄子的“无为”之学是需要有施展前提的,只是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实属其不逢时的悲剧。与之同处于一时代的孟子,也是属于这一悲剧的一分子。孟子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就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到达梁国,梁惠王也没有接受他的言论道义,反而被认为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国力强大;楚、魏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来朝拜齐国。
  笔者提孟子,是因为庄子、孟子时代相同,面对的政治背景大体相同。当诸侯国都在为争地盘而绞尽脑汁的时候,两位思想家都想从提升人的道德境界来规范这个世界,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他们这些思想在大一统的和平国家里才有可能实现:汉代前期的“无为”而治,就是在继承了道家思想而实施的治国之法,结果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自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就成了统一的封建国家里统治者的主导思想,影响了几千年。而法家、纵横家在烽烟四起的战国时代兴盛一时,也是理所应当的了。故此,无论是庄子还是孟子,都逃不脱他们在那一时代的悲剧人生。
  只不过孟子是一位执者,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依然秉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信仰游说于诸侯之间,虽不成功但依然可敬;庄子呢?当然是一位智者:既然环境不允许自己去施展的才华,那就顺应自然的规律,不去强为之;还可以在内心建造一个精神王国,不为外物所左右,创造一种自由人生境界。
  在这个精神王国里,重视生命,平等看待万物是其特点之一。
  庄子曾说,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过,无为可以定是非。至乐活身,唯有无为可以保命。他认为,天无为而自清,地无为而自运。此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万物纷纭,皆从无为而生。因此,天地无为而无不为。在庄子的多处言行里,都可以表现出他对生命的看重与珍惜。
  庄子和弟子曾有这样的对话:
  庄子道:“站在道的立场去看,万物无贵无贱;站在物的立场来看,自贵而相贱;以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荣辱毁誉作标准。以外在的差别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则无所谓大小之别也……。”
  由以上文段可知,庄子是在运动中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平等看待事物,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无论死生,无论长寿还是短命,他都同等看待,尊重万物,顺其自然,无为而智慧。
  庄子还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他便能达到自由的境界。这是庄子精神王国的另一特点。
  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与老子不同,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这种状态,也被称为“无待”,意为没有相对的东西。这时,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因得自由而快乐。
  流沙河认为,庄子的为人主要有四点,其中之一就是紧守心斋。所谓心斋就是要排除心中的种种杂念。
  现在社会是一个多元发展的社会,时代在竞争中前进。社会压力对每个个体而言,确实很大。当我们了解了庄子的自由思想,追慕泽稚,谨守心斋,顺时做事,快乐生活,那么就不会被外物所影响,在市井中就能够建立起精神上的世外桃源,我们的境界就会提升,和谐的社会就会有大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57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