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只有“生动”才生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敦运

  湖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组专家,中南三省班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著有教育著作多部。
  “生动”通常有三种解释:一是指意态灵活,能够感动人;二是指有活力,能起积极作用;三是指活动。如果特定条件下特定词的含义可以被特别赋予,依据“祖宗不足法”的原则,前述三种的限定,很快就不受“编制”的约束而被迅速打破。“生动”能不能理解为“学生积极活动”的缩写,就如网络上把“天天能吃能喝的蠢才”被缩编成“天才”一样?
  教学需要“生动”。
  怎样才能让课堂“生动”起来?行家有“行识”,专家有“专识”,大家有“大识”……我成不了家,所以,只能是“窃以为”。
  窃以为,任何课堂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与活动,这个课堂就永远不会“生动”起来。为什么体育课上学生就不瞌睡?除了话之“废”外,有没有什么必然的成分?
  敲敲脑壳,第一个跳出来的解释就是学生在“活动”,因为活动,所以睡不着。
  哈,一个近乎傻冒般的真理。
  近来杏坛上借助信息技术,催生了一种名为“翻转课堂”的新事物。“翻转”的目的,意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教学变得更具活力。可是,这种新瓶却又被许多人装进了旧酒,在人为操纵的“翻转”下,不仅没有带来新的活力,就连原有的那么点生气也都被驱赶殆尽,教学变成了看视频,人机交互替代了师生面对面的讲授。灵动的教学心理场死亡了。
  这种死水般的绝望也叫生动?
  课堂为什么要翻转?不就是因为教学需要加大师生互动的频率,增加个性化沟通的渠道吗?不就是因为学生需要自主的环境吗?不就是希望打破教师独占讲台的局面吗?不就是希望教师走近学生成为他们的朋友与导师,能够直接指导和建议他们学什么、怎样学吗?如果翻转课堂只是用机器替代教师那么简单,这种“翻转”是不是“泼了汤、砸了锅”啊?
  我们有的教师是不是在翻转课堂后,产生了心理不平衡?不然,为什么会经常恣意打断视频,抑或干脆不理会学生?
  活动是生命的存在形式,课堂上的学生生命还在吗?
  这又是废话?!
  具有生命的学生,为什么不活动?就仅仅因为他在课堂?
  教师们都知道,只要学生自主参与了教学,他们就不仅仅只关注结果,也可能会关注自己参与的过程,因为这是“自主”的题中之义。一旦学生开始关注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离“生动”就不太远了。许多教师说,教学生动的艺术在于课堂教学活泼热烈,有情感,有趣味,有活动,有训练,有积累……是的。但是我发现,所有的这些“有”,都建立在学生的参与上。假如没有学生,或者没有他们的参与,无论你开讲得怎样好,收束得怎样妙,过程怎样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无论你的PPT怎样天花乱坠,录像怎样活灵活现,这样的课堂永远也收获不了“生动”。因为无“生”无“动”,必然无“生动”。
  教学生动的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但是让学生自主动起来,这是一切生动的本源;它超过了“课的起始艺术”、“掀高潮的艺术”……是课堂教学一切生动中的前提。
  窃以为,教学中的“生动”,首先要把它理解成一个“主谓结构”,其次才是“形容词”。这绝不是在玩弄概念,而是一次理念的跃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0812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