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美感·审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春

  “美感”是我们感受到“美”的事物时的那种精神愉悦的感受,它涉及感觉、想象、联想、直觉、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的和谐统一。美感是客观和主观的和谐统一,对于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人们的美感是不尽相同的。
  美是客观存在,美感是主观思想感情。事物是否美?我们感受时是否觉得美?这就需要“审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审美”类主题素材,在感受美的同时,潜移默化,让我们的作文更美。
  【素材一】
  独 美
  何红雨
  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出门。
  那些小小的植物,或者仅是一棵刚刚钻出土壤的嫩芽儿,亦是有诱惑力的。不仅仅因为看到它们,我便会看到一种力量,顽强而执着的力量。更因为看到它们时,心境亦是豁然开朗的。
  风是我的衣裳,而那一棵棵早早破土而出的小草则是催促我坚强行走的力量。
  有些时候,一个人安静,一个人游走,一个人面对一处环境、一株小草甚或一片天空,便也是一种独美。
  生命在其行进的路途中也许已经疲累,在太多的熙攘喧嚣中,想要放下许多,想要心神安定,也许并不那么容易。因为,世俗中的我们,总会被这样那样的纷扰所困惑。或者,你正欲放弃时,却又有新的景象出现,于是,一切又都改变了。
  那么,与其那么苦涩地承受或者寻求突破,倒不如独自出行。清清静静之中,或许,你真的就会放下许多。心变得清净时,你终于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需要独美。一个人在大自然中丢弃那些牵绊我们许久的思绪。
  独美,其实就是一种修行。它让我们可以卸去心头的疲惫和压力,也能给我们力量,让我们漠视世俗之中的繁琐和庸俗,让生命重新纯净而美好起来,一如早间那束最干净的晨曦,永远透着生命中最强劲也最澄澈的力量。
  (摘自《南国都市报》)
  【素材解读】
  行走于人世间,很多时候无从选择,只是身不由己地被生活裹挟着向前,于是我们渐渐失去了思考的力量,丢失了自我。哲人说,人类的悲哀在于无法从琐碎中拎起自己。此时,最聪明的选择之一是“独美”。一个人安静下来,倾听心灵的指引。
  【适用话题】
  独美、寻找心灵的桃花源、澄澈的心灵最美……
  【素材二】
  站在远处审美
  陆永强
  西安有个大款突发奇想,想重温儿时吃不饱饭、到野地里偷玉米棒子的乐趣。于是他驾着奥迪车直奔郊外。当他钻入玉米地紧张地掰着玉米棒子时,被玉米地的主人发现了。那农民看到玉米地边停着奥迪,此人又穿着得体,不信他是小偷。一交流,才知缘由,这个农民哈哈大笑,赶紧下地给大款掰了一大堆玉米棒子,说不用给钱随便掰。
  比起这个大款,浙江有个身家千万的富商“自讨苦吃”更有趣。几个来自萧山的富商在酒店聚会,想起当年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小商品,走上一天也不觉得累。其中有个富商想重温一下旧梦,于是让人买来运动鞋、便装,穿戴妥当便徒步上路了。富商从城区开始走向萧山,还没有走到钱江一桥,就已经累倒了。富商说:“老了。”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集团老总偶然得知他当年下乡时住的知青楼仍在,于是花钱买下,又出资修了路,重新粉刷了房间,配备了一些生活用品。知青楼装修停当,他驱车前往,看到当年住了5年的平房,感慨万千。
  当晚他就住在知青楼。乡村的晚上虫鸣阵阵,屋里又有山蚊骚扰,根本无法入睡。无奈之下,他只好驾车回到了城里,后来再也没有去过那里。但在30多年前,他在那里白天出工,双手磨出了血泡,晚上一沾枕头就呼呼大睡,小小的蚊虫哪能扰得了他的清梦。可现在,几只山蚊就把那个旧梦击得粉碎。
  一个人的经历就像文物,回望它时,时间越久,越有审美价值。但如果将文物进行复制,那就什么价值也没有了。
  几乎所有人都会把旧梦想象得很美好,其实许多旧梦本质上是一种苦难,只不过那些苦难放在了远处,审视起来有了一种美感而已。
  (选自《读者》)
  【素材解读】
  距离产生美。遥望昆仑,才能感受到它的连绵蜿蜒;远眺黄河,才能感受到它的九曲回环。距离能激发想象力,只有彼此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才能享受一些特有的美。触物伤怀之情,海市蜃楼之景,未来梦想之境都源于距离,懂得了这一道理,便能更多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适用话题】
  距离产生美、享受生活的美好、旧梦总是美好的……
  【素材三】
  感动于凋败之美
  陈 染
  一天,一个十年未见的旧友忽然来电话,他说,他看到了我在新浪博客上的一张新照片,那照片使他感慨和心酸,使他感到岁月的无情,他希望我把那张相片换掉,换成我十年前“青春靓丽”的照片。他的电话使我想到这个话题。
  在我的感觉里,青春的美的确是光洁明艳、饱满灿烂、流光溢彩的,哪怕是掺杂了情绪化或者偏执的成分,哪怕青春是愤怒的,是敌意的,它依然是美妙的,令人羡慕的。但,仅仅是羡慕而己。它似一阵清朗而飘忽的风,抚在脸颊上,可一低头就不见了;如一声或清脆或低绵的呼唤,清晰地浮游而来,可一回眸就消散了,不见踪影,脆弱得转瞬即逝。
  在我的审美感受中还有另外一种体验——不见得“怦然”,然而的确“心动”的美。它是成熟的、内敛的,甚而是沧桑的、凋败的。她的目光深澈,眼神盛满内容,眉宇间似有一种顾盼在无声倾诉;她的步履沉甸而从容,肌肤也在阅历的磨刀石上打磨过了;她的身上散发着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相混合的奇异味道,散发着由倦怠滋生出来的幸福感,由深刻的孤独演变而来的随和淡定。这综合的味道让人驻足流连,让人久不散去,甚至多年以后,在某一个怀旧伤古的初夏或者暮冬时辰,我们依然会被笼罩在一种莫名的、痛苦的想念中。
  这样一种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神韵,便美得令人心痛、令人心碎了。这样的美,美得有“毒”!这样的美,是需要闭着眼睛来看的。
  如果说,青春的美是用皮肤来表达的,是用来触摸和感知的话;那么,成熟的甚而凋败的美便是从骨头里渗透出来的了,成为一种韵味,让我们感怀,让我们疼痛。除了想念,还是想念。
  据我(现有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的体验,盛开是一种美,凋败更是一种美。而且,在华美与凄美之间,我选择后者。这种倾向由来已久。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节)
  【素材解读】
  凋零与新生,原是同一个世界,花开与花谢,原是同样的美。我们尽一切努力也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谢,因此,开花时就看花开,凋谢时就欣赏花的凋零吧!我们尽一切努力,也不能使落下来的一片叶子回到枝头,因此,要存着敬重与深情的心,对待世间不同形态的美!
  【适用话题】
  别样的美、凋败之美、感悟美……
  (编辑 白 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10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