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作为社会基础工作中实用人才的中坚力量,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项重要的必备基础技能。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化的需求与发展,几乎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但是在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一般都采用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尤其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甚少,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感到困难很大。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需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教学实际现状出发,在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实现基础教学的最优化。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诞生
  德国职业教育界于20世纪80年代起,开展了行动导向教学的讨论,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日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行动导向的学习其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计算机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更加强调实践操作技能和实用技巧的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容易从课外获取、掌握计算机知识。但是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软件不断的更新换代,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这也为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同时,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难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步,所以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尤其适用于因材施教原则。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非常适合于中等职业教育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一般最常用、并适合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法。在该教学方法中,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以团队的形式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教学任务。有计划的培养计算机每个专业方向的2-3项关键能力或者社会能力的训练,以完成对学生关键能力或者社会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作为一个项目,例如一个小型网站的建设流程,一则广告的设计,一个30秒动画短片的制作流程,剪辑专业中的电影预告片的剪辑制作流程等等。用于学习过程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己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再次,在整个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当项目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时,教师作为项目实现的指导者,适时出现协助学生解决项目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最后,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通过开展项目过程中,用针对性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特别是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
  (一)精选项目
  首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项目的设计和选择是整个实施过程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项目必须根绝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设计,这样既坚定学生对转专业发展的信心,又能引起他们对课程的兴趣。比如,在网站建设项目中,网页模板的绘制就是平面设计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项目必须能将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而且还需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又能运用它去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二)创设情境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创设拟真情境。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走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特定情境中,亲身感受在特定情境中所激起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   (三)案例分析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案例本身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答案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究。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教师通过导入案例,例如一个FLASH动画、一部剪辑过的电影短片、一幅广告平面效果图,作简单提示性思考建议,让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对案例进行分析,分解出案例中所引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在分析思考过程中,把感悟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知识。
  (四)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往往事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求同存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在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创作时,不同的操作步骤和功能设置得到的效果就不一样,要让学生自主去选择、探究合适的能着重突出作品主题思想的有效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激励
  评价是一种教育力量,其作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学有所得,增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三个问题。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行为导向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教师要少讲,让学生多发现;教师要做更多的课程设计工作,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相互学习、共同学习的机会,创造学习氛围。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这种转变并不是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而是增加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才能使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更加系统化与科学化和得心应手。
  (二)合理的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必须是符合行业现状的工作流程,教学内容不能违背或更改一些行业规范和流程。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三)控制项目进程,保证项目落实和实施
  教师要有良好的全局控制能力,及时检查各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做好项目进程记录,以便于和各小组组长通过会议来协调沟通,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
  五、结语
  总之,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专业知识的学生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并使之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修改方面均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完成职业教育后更好地融入职业生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245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