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文如何教出美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施银芳

  〔关键词〕 美文;氛围;美景;说美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10—0060—01
  近日,听了一节七年级语文公开课,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是一位资历颇深的教师讲授的。整节课分为四个歩骤:一是与文本对话,感知文章内容;二是与作者对话,领悟文章主旨;三是与同学对话,品味文章语言;四是与生活对话,净化自我心灵。不必说其中的各个环节设计、问题设置有多么的新颖独特,单就这四个大标题而言,就足见这位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煞费苦心了。
  然而,这节课的效果却并不见佳。我由此想到了一个场面。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许是阿尔伯特·贾科梅蒂的作品《行走的人》,抑或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内的亚历山德罗斯的《米洛斯的维纳斯》,现在,有人却把她肢解开来,头、胳膊、腿、腰一一摆在桌面上,然后请游客欣赏:“看,这是她的胸脯,是多么的丰满!她的双肩是多么的圆润,她的腰肢是多么的柔韧……她是多么的高贵端庄!”
  《散步》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它的美在于人情的高尚之美、意境的含蓄之美、语言的清新之美。在质朴无华的字里行间,时时充溢着欢乐、关爱与和谐,处处饱含着贤良、孝敬和责任。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美景和人间真情,还体会到了生命之美与生活的力量。阅读这篇文章,便是在做一次愉悦而又高尚的美的旅行,也是在进行一次关于人性与生命的洗礼。那么如此的美文,如何才能教出它的美感呢?
  首先,创设美境,营造氛围
  教美文,就要创设美境。创设美境可以从美的导语入手。“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似水;有一种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这就是亲情。亲情,是一把抒情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一席暖暖的话语使学生置身于浓浓的亲情之中。
  创设美境,音乐是不可少的。音乐是离我们心灵最近的东西,它可以强化人们的情感,丰富人们的心灵世界,还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潜在的能量。一曲出自法国作曲家圣桑之手的大提琴曲《天鹅》,把学生带入了宁静、优美的田野,伴随着教师优美、动情的范读,学生已被美景、美事、美情所陶醉。
  其次,听读美文,想象美景
  再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描述了作者与妻子在海边“佛国”听潮的一段经历。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听、读的过程中,领略海潮涨落时的情景,领略海睡、海醒、海怒时的无穷变化,领略大海的雄壮美和它的伟大力量。高尔基的《海燕》,学生在听、读中便可感受到海燕的勇猛坚强、乐观自信,感受到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情,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战斗精神。《金色花》篇幅短小,意蕴丰富,在听、读的过程中,师生与作者共同享受着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再次,整体感知,悟美说美
  学习美文,切忌拆解。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紧扣美的主题,整体感知,宏观思考,自由表达。“读完全文,你在思考什么?”“你觉得文章美吗?美在什么地方?”就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想说点什么就说点什么。
  也许他们会说到自然美。“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的起着水泡。”这几句景物描写透露的是春的气息,也传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也许他们会说到人性美。“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这里饱含着“我”对母亲的关爱之情,也体现了对年老生命的关注和尊重。也许他们会说到语言美。 “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我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种对举在文中随处可见,它构成了句式的对称,同时也在对比中突出了尊老爱幼的主题,彰显了中年人强烈的责任感。
  可能还会有许多教师无法预设的美点会被学生一一道出。如此一来,教学目标达到了,重点明白了,难点突破了。师生在轻松、愉悦中享受了一顿精美大餐。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美文要美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美境下,尽情地听,尽情地读,尽情地悟,尽情地说。在听、读、悟、说的这一系列过程中尽情地享受美文所带来的美感。切不可把一篇美文肢解得七零八落,那样,美便无处可寻了!
  编辑:刘於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247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