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拓展途径 丰富载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金山

  〔关键词〕 德育;管理;日常行为;学科教学;班集体
  建设;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5—0021—01
  学校德育工作要结合实际,以常规教育为基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为重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依托,紧紧围绕推进教育民主、实施爱心工程、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不断创新德育内容,开展德育活动,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载体,完善德育评价,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寓德育于管理之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少先队等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征集成功案例,总结推广社区、学校、家庭德育经验。牢固树立全员德育思想,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意识。在平时工作和活动中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充分体现在德育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
  寓德育于日常行为规范之中。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以学校、家庭、社区为重点区域的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如学雷锋活动、献爱心活动、清洁街道活动、美化绿化活动等,通过抓小事、抓实事,重点解决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习惯,强化规范养成教育。
  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通过课堂教学寻找切入点进行德育渗透,并按照教学内容把握渗透的途径与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互敬互爱,尽可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创设有利条件;鼓励学生质疑,给学生展示个性特长的机会,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消除自卑心理,树立应有的自信心,创设主动学习的氛围。对学生进行责任感、自信心、求知欲、学习动机等方面的教育。
  寓德育于班集体建设之中。班主任要不断总结新形势下民主管理班集体的经验,促进良好班集体的形成。充分发挥班集体在德育中的功能和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功能,让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行为养成做起;培养学生尊师守纪、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团结互助的精神;建立“知识园地”和“图书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生活,培养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
  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学校要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利用好学校广播站、板报、校报校刊、宣传橱窗、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办好校园艺术节,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抓住各种节日、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契机,开展如参观一次展览、读一本好书、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讲一个英雄故事、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听一次法制讲座等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自主队会、晨会、国旗下演讲等活动的教育作用,开辟红领巾校园网站,开展好网上教育和体验教育,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阵地和舞台。
  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学校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重要载体。以鲜明正确的导向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学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环节。学校要不断挖掘校园设施资源和学校发展中积淀的文化底蕴,建设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学校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德育氛围和浓郁的办学特色,使大量寓意深刻、富有情趣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内化转化,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寓德育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坚持每周至少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建立谈心室工作制度,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整,减轻心理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编辑:陈富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61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