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学工厂”模式下的数控铣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牟华洪

  摘要:为更好地践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的培养方式,黄岩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在数控铣人才培养方面借鉴“教学工厂”理念,逐渐摸索“教学工厂”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收获。
  关键词:教学工厂;数控铣;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53-02
  “教学工厂”的内涵
  数控“教学工厂”的涵义是将本校现有数控实训基地的数控铣工区设置成企业生产车间,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以便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企业生产加工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企业生产场景的平台。具体操作中通过数控铣产品来料加工,产品的设计、加工等企业运作环节,使实验实训基地真实展现企业数控铣加工环境。数控“教学工厂”将企业引入学校,运用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方式,并通过让企业师傅进行教学与指导,使学生得到企业化的锻炼,将其打造成学生与社会接轨的窗口,以便学生“零距离”了解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情形,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就业。
  “教学工厂”既不是学校创办的工厂,也不是传统实训中的学生在校学完理论课后进行校外实训的企业。“教学工厂”的精髓在于践行“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将学校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把工厂办进学校来,把学校办到工厂去”,给学生创设一个企业生产的学习环境。
  “教学工厂”模式下的数控铣人才培养实践
  (一)“教学工厂”环境的建设
  “教学工厂”的内涵就是将企业一线生产过程引入学校的教学,在学校里建设成设施完善、环境逼真的“教学工厂”,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是完全融合、统一的。
  参照企业生产运营标准的数控铣加工车间建设 在车间功能配置、文化建设、制度建设、7S环境等方面完全符合企业生产需要,设立一个标准的企业生产车间。配置的数控铣机床硬件、软件等能满足生产和教学需求。
  产品生产过程环节设置 按照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从数控生产企业中将标准的生产流程卡引入“教学工厂”,并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生产流程要求填写。数控铣“教学工厂”主要有零件加工工艺卡、领料单、零件报废单、加工零件程序单、产品验收单等表格。
  学生准员工意识培养 身份决定态度。让学生从进入“教学工厂”这一刻就要从思想意识上转变自己的角色,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主要表现为认同企业生产规章制度及企业文化,自觉服从企业管理,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
  (二)构建“教学工厂”的课程体系
  以企业生产过程为导向调整专业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对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企业生产应用“零距离”接轨。
  学生在第一、二学期主要学习数控专业的基础知识,掌握数控专业的基本技能;第三学期主要学习数控铣专业课程及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训练技能操作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第四学期主要模拟企业的生产环境,以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岗位进行训练。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确定数控铣“教学工厂”教学内容(见表1)。
  (三)“教学工厂”操作实施过程
  目前,我校数控铣专业“教学工厂”在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安排三阶段进行实习。第一阶段为轮岗实习期,以第一、二学期的学生为主;第二阶段为定岗实习期,以第三学期的学生为主;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期,以第四学期的学生为主。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与教学要求情况,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操作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见表2。
  (四)“教学工厂”的管理与训练考核
  为力求接轨于企业生产实际,第四学期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将课堂搬入工厂。因此,对其学习考核也参照企业管理运行模式执行。出勤以在“教学工厂”打卡机上的打卡时间为依据,学习成绩以其工作成绩而定。学生实习期间成绩评定具体标准见表3。
  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一)数控“教学工厂”的建设为学校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节省了学校的实习经费开支 实行“教学工厂”校企合作模式后,数控铣学生实习(生产)材料完全由企业来负担,同时收取的加工费用在解决车间的日常运作费用后还有一定的赢利,学生在获取大量专业训练机会的同时,无需学校支出任何实训费用。
  有利于专业课教师下企业锻炼 由于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普遍毕业于高校,缺乏企业一线生产经验,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较弱。而“教学工厂”则为专业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下企业锻炼的机会,更为学校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双师型”人才培训平台,提升了专业课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
  (二)“教学工厂”提高了学生技能
  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职校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往往不是智力问题,而主要是其学习态度和兴趣出现了问题。传统上的数控铣实习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属于“纸上谈兵”式的实训学习,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与习惯。而“教学工厂”企业式的生产实训,在其严格的产品质量及产品生产任务要求下,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散漫的学习态度,从而在严肃的氛围中改变了以往不良习惯及风气。
  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得以提升 相比传统数控铣教学,“教学工厂”提供了企业真实的训练场景,可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由于生产产品的复杂性、多样性更可让学生接触到复杂的刀具、量具及各种类别产品的加工工艺,从而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产品加工工艺选择及产品加工能力方面。
  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当今社会是团队社会,一个人无法独立完成产品加工的全过程,需要学生具有团队意识,发挥团队精神。通过“教学工厂”实践,为学生与企业生产工作过程建立起一座灵活可行的桥梁。让学生在“教学工厂”真切感知企业高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以及团队沟通能力,就业后可较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教学工厂”使企业获得高质量人才 经过“教学工厂”学习后的学生,在技能水平、合作意识、企业认同度等方面均优于其他学生。在当今技术人才紧缺的时代,我校学生由于可让企业获益而深受企业欢迎。
  “教学工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理处理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间的矛盾
  由于学校设备资源有限,且要同时实现生产、教学两大功能,在企业生产旺季,“教学工厂”可能就要占用学校较多的教学设备。若仍按传统的教学安排,一方面保证正常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完成“教学工厂” 的企业生产任务,就会造成仅有的设备使用紧张。为解决这一矛盾,在实际操作中我校仿效企业的“两班倒”制度。即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采用模拟教学法,在模拟机床(使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软件在计算上进行数控铣仿真)上进行生产、实践,同时学习工艺安排,另一部分学生进行生产。过一段时间后,两部分学生进行轮换,从而缓解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关于设备方面的冲突。
  (二)“教学工厂”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
  “教学工厂”是学生技能训练的场所,虽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具体操作时,要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学习、训练功能,不能以赢利为其追求目标。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卢海新.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育人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5).
  [4]陈海滨,樊健.NYP教学工厂理念及其启示[J].国外职业教育,2004(3).
  作者简介:
  牟华洪(1978—),男,浙江台州人,黄岩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机械教育。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632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