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性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传统主干课程,但是在大量应用性专业出现的形势下面临改革的任务。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论文作者认为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对象,以实际效率作为根本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将单一的传授改为如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模式;改变教学方法,由“细致讲授”转变为概讲多练。
  关键词:应用性;古代文学;教学改革
  古代文学是中文专业的传统主干课程。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系统与教学传统,可以说有规可循,有律可遵。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一些“应用性”专业的出现,传统的古代文学学科面临着新的要求,也面临着新的教学对象,如何根据这些变化,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改革传统课程的教学,使古老的课程焕发新的活力,就成了迫在眉睫的难题。
  面临挑战。古代文学是我们的传统学科。言其历史,已经相当悠久;言其内容,丰富多彩;言其魅力,趣味无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深化,这门承载着几千年文化内涵的课程遇到了新的挑战。首先,学科的意义与价值遭遇到质疑。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有学生茫然地问:我们今天的人学老古董到底有什么用?这个基本的问题在几十年前是不存在的,而今却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所有学与教的人面前。其次,教学对象知识结构与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社会生活节奏相对较为迟缓,人们有时间和耐心去咬文嚼字,有兴趣和环境去慢慢品味含蕴悠长的古代诗文。但是在外语与计算机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属于“文盲”标准的今天,在实用技术有着最大的就业与生存空间的眼下,需要花很长时间和很大力气才能登堂入室的古代文学,本来已经位置后移,学生在基础教学阶段难以构建扎实的功底,而语言、生活和文化背景的巨大落差,更使人产生畏惧心理。所以我们今天面对的学生各方面都与“以前”的学生有着不小的区别。再次,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近年来不断修订的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中,明显可以看见因时代和形势的变化,古代文学的教学时间与要求已经作了很大的调整,对今后就业有直接作用的新课程的加强与传统基础学科的应用化的趋势显而易见。作为实施者无论原有观念如何,都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与新的时代要求和谐。
  如何主动适应新的要求,应对新的挑战?我们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转变观念。目前,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是应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实际的应用性能力是重中之重,这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核心理念。传统的培养学生全面而扎实的古文功底的做法本身并不错,但是科研型人才与应用性人才的实际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应该在观念上作相应的改变:稳定性教学改为应时而变式教学。传统学科的特点就在于其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与稳定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其稳定性达到了超稳定性,变为一成不变,那只能使这个课程失去活力。不同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必然性地不断变化,我们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也必然性要跟着作出相应的变化,才能始终适合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科才能长葆生机和活力。知识密集型转变为能力强化型。古代文学所涉及的时间与空间相当大,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即使如以前那样多的课时,也总是感觉知识传授的时间还是很不够,何况课时大量减少以后?况且大量密集的知识,学生短时间内不易消化吸收,即使全部记住在实际工作中也未必能够熟练地运用。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适当舍弃一部分知识的传授,尤其要把传授方法,培养兴趣与能力作为首要目标,使学生有兴趣学,学习中提高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功底性教学改为效率性教学。古代文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功底的学科,因此以前的教学大多以强化学生国学功底为教学的不二法门。然而时至今日,这一点已经很不现实。功底需要投入很长时间,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奏效,目前学生原有的基础已与前人难以相提并论,他们能用于古代文学研习的时间和精力也已大量减少,客观上在就业与工作实践中这种慢功夫的效果也不易显现,因此再把功底的培植作为核心目标实在已是缘木求鱼。现在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所以要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把提高教学效率置于首要位置,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以最终效果为目标。其实,反过来考虑,教学的效率高了,学生从学习中所得多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自然会在不倦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地打好国学根基,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
  转变模式。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介于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具有可操作性与稳定性的教学活动框架与活动程序。传统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具有稳定性质,有一定的程式和规范。比较一致的方式为“传道、解惑、授业”,显然已与竞争性很强的现实有很大距离,应加以改革。
  改传道为求道。所谓传道,就是由老师传其道给学生,教给学生以做人之道,学问之道,工作之道,生活之道。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妥。但以现代学习心理与教学理念来看,这显然是被动学习,就是最好的“道”也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高校学生已经成年,一般已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在校期间他们将要学习和掌握以后工作和生活的能力。如果仍以传授为主,他们只是被动接受,那么“道”之由来,“道”之所得的过程没有亲身经历,学生不仅对“道”的理解和体认必然是肤浅的朦胧的,更没有自己寻求“道”的能力,以后走上社会就缺乏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要将传统的传道改为求道,使教学的过程变成学生求道、得道的过程,使学生在得道的同时获得求道的能力。
  改解惑为寻惑。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在需求的推动下)。要“解惑”首先要有“惑”,而产生惑的最佳方式是由学习主体提出,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由学习主体自己解决。现在的教学流程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再由教师解惑。无论从惑的产生,到惑的解决都是教师包办。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必有此惑,惑虽然解了,学生未必真理解。这种预设的教学过程自然也有教师对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的认识,但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不尽相符,自然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该改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惑”,然后指导他们自己解惑。   改授业为授渔。在古代,学子的“业”基本定位于“学而优则仕”,因此只有一种业可授。但是当今社会学生毕业后的业有千万种,谁也无法给他们全面授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传统课程中相关的内容,适时地传授可施之于百业的方法,如为人之道、敬业精神、成才要素、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等等,使学生得到捕鱼的方法,至于捕到什么鱼,到哪里去捕鱼,合格的“渔民”自己会摸到门道的。
  改求同为求异。学生的基础教育都是在统一考试中度过的,长期的统一考试必然养成学生求同的学习习惯与心理定势。任何创造性学习都是求异的学习。显然走进高校的学子要从考试性学习转为自主创造性学习,这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应用性专业的学生,其学习结束后就要参加工作,有无竞争能力,能否胜任工作的重要一关就是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与创造性能力。作为有很厚实积累的传统课程如果为了学生学有所能而适量地“牺牲”一些课程内的部分知识,而着力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应该是符合教学目标的,相反则学生虽然装满了“知识”,可不知如何运用,更不会举一反三地创造性运用,那是事与愿违的。
  在模式改革中,应该以实际成效为旨归,以多样化的灵活生动有效为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
  转变方法。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改革了教学观念和模式后,就要进一步改革实际的教学方法,因为实施教学的过程需要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们觉得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讲授改为讨论。以往的教学基本上全部讲授,特别是课时调低后更是匆匆地跑马式的讲解。作为应用性培养对象,其实知识的完整性与体系的严密性应该在课程教学中退居其次,而对课程的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居前。适当地减少部分课程内容讲授,如汉赋、六朝骈文在当时都是风行的代表性体裁,但是今天学习起来不仅难度很大,实际价值也不高,我们可以略讲;又将部分教学内容由讲授改为讨论,如《古诗十九首》等颇具“永久性”价值的作品,不仅内容与艺术都堪称经典,而且学习难度也不大,可以预先布置学生研习,课堂主要由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而且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的速度与效度自然上升了。
  课内引向课外。教学的关键在于要能够引导学生喜欢该学科,并乐意在课外大量阅读和思考,可以说学生是否有兴趣在课外大量研读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尺。在教学实际中,要将所有课程内容完整地讲授本来就是难以完成的。我们可以将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引申。引申的办法很多,如布置专题性读书笔记,定期交流;将个别难度不高的内容改为自学;利用寒暑假进行与学科相关的社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在只能靠自己查询资料、阅读研究、最终形成科研成果的过程中,学生无疑会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细密改为粗放。每一传统课程都有很严密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而且随时间的推移,积累的丰厚,学科的容量会越来越大,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障碍。其实对应用性高校学生来说,并不一定要求知识的全面而严密,他们在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不太可能会使用到课程的全部知识。许多根本不会用到的知识却耗费了学生许多精力和时间去学,这种“求全”必然造成很大的浪费。特别是那种预先储备的方法即使所学以后确实有用,其实到用时还是遗忘了,需要重新来学。所以教学中不求细密,而求粗放,让学生得其大概,获得学习之法,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一方面大量的课外学习补充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即使还有知识缺漏,他们在需要时自己能够获得。
  传统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不改不行;改又面临着收效不大甚至失大于得的可能。因此需要时刻警醒,稳步推进;既要大胆进取,勇于实践,又要科学计划,不断总结调整,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79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