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陈定:曾被抛弃的奥运冠军笑意飞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他出生在云南省龙陵县镇安镇的一个农家,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穷,这让他从小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由于热爱体育,喜欢跑步,他七八岁就进入了云南省竞走队。在省队,他是年龄最小的,也是训练最刻苦的。由于营养不良,他身材瘦小,面黄肌瘦。但他不在乎这些,他梦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凭着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可在2006年,他被省队劝退了,理由是:成绩不好,而且腰伤严重,不适合继续从事专业训练。那时他14岁。
  14岁的他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想去北京,以竞走特长作为体育生直接考大学,但毕竟学历相差太远,投考中国农业大学失败。那阵子他痛苦,他迷茫,他彷徨,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走向哪里。就在这时,一位叫孙荔安的教练拉了他一把。
  孙荔安也是云南人,当时在深圳田径队做教练,2005年回云南老家探亲时,在省体校曾关注过他,觉得他身体条件不错,瘦高个儿,身体协调性很好,以后心里便多了一个惦记。因此在他被云南竞走队裁掉时,孙荔安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孙荔安先带他去云南省体育医院做了检查,得出的结论是他的腰椎没问题,可以继续练竞走。这让他很是惊喜,感到柳暗花明。于是,2007年1月,他正式成为深圳市体工队竞走队的一员。
  云南是竞走大省,一个教练带十几个队员,而在深圳体工队,他吃到了“小灶”,因为孙荔安教练只带他和另一名队员。由于右腿膝关节曾受腰椎伤影响,他的动作不够规范,比赛时右腿常屈腿,极易被罚。孙荔安便从头开始,一遍遍地教,拍录像分析、示范……半年之后,天赋极佳的他动作规范,成绩猛进。一年之后,他便开始在国际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当年竞走世界杯青年组摘得银牌之后,便顺理成章地进入国家队。但在奥运会舞台上,他还属于无名小卒。
  为了备战伦敦奥运会,孙荔安带他到二道白河镇训练。那是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一个小镇,森林浓密,清凉宜人。在那里,他们师徒二人一起进行冲刺训练。他刻苦认真,一丝不苟,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到位,每天都走上百公里,极具忍耐力。
  2012年7月,训练完毕,他带着梦想进军伦敦。在中国庞大的奥运军团里,他籍籍无名,但梦想在心中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8月3日,比赛的前一天,孙荔安给他打了个电话,告诉他:“把你的相机包拿来。”
  原来,相机包一侧的夹层中,是孙荔安早就拟好的比赛计划,共有8条。在他出发去奥运村之前,孙荔安偷偷把这张纸塞了进去。
  纸条上的内容,其实孙荔安平时都强调过,但又根据比赛做了细化。有的是关于目标:“确保前三的情况下再争取金牌”;有的是关于比赛计划:“前10公里,每圈速度不要快过7分50秒,13公里左右可以考虑变速,16公里应该只剩3到5人,加速往前冲……”也有的是关于裁判:“要小心得牌,比赛有俄罗斯裁判,俄罗斯是我们的主要对手……”
  带着这份“秘籍”,他从容走上赛场。伦敦时间8月4日傍晚,在伦敦市中心的林荫路上,在白金汉宫的见证下,他以1小时18分46秒的成绩,夺得男子20公里竞走冠军,并打破奥运纪录,成为继刘翔之后第二个在奥运田径赛场上夺金的中国男运动员,同时给自己的生日送上一份大礼。
  他就是陈定,一个刚满20岁的大男孩。从差点退役无路可走,到突然打进奥运会,一次就攀上荣誉的顶点,陈定体味着人生的巨大落差。面对记者提问获奖缘由,他总结为平时的训练:“努力堆积多了,自然就会站得高了。”在这些努力中,他的坚持与坚忍,他的认真与刻苦,他的自信与乐观,都铸就了他脚下的根基,让他站得更高,手触金牌的荣光!
  (编辑 文 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15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