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作为现代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发挥,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潜力。当前,我们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发展和教师有利引导的作用,加上前沿的教育方法与对策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中学数学 教学目标 课堂氛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中学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初中数学重要解决的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这几年实施新课改教学的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
  1、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然而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要求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2、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优势
  常言道“实践见真理”。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只有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学会。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填鸭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让学生有施展潜力、积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三、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友善、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体会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学者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如子,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我们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孩子喜欢哪个老师就会对该老师上的课比较喜欢,现代教育家认为,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所以,师生关系的和谐,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充分了解学生,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与学脱节的现象;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可以引起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共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备课从了解学生入手,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利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
  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在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知识的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教学前对学生摸摸底,针对其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知识结构的建构与重组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要想深入了解学生一定要与他们建立互动的关系。经过笔者实践: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状态下谈话效果好,因为学生认为老师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较放松,容易畅所欲言,能顺利得到老师想要的答案。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数学课堂不再是纯数学知识的集中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38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