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机械制图教学的改革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建霞

  【摘 要】本文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结合学生个体差异,确立了特色突出、强化实践的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方向,并在试点采用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现场教学、过程管理的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机械制图 过程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63-02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使了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即不同层次的学校针对生源特点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差异化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根据山东省人才发展的需求和教育厅的统筹规划部署,我校将本科教育定位在“面向胶东半岛环渤海蓝色经济区,面向各个产业的第一线,培养和输送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专业化人才”。作为工科院系改革首当其冲,而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唯一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如何给这门传统的课程赋予新的生命力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教研组经过调查研究,确立了以因材施教、突出重点、现场教学、过程管理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思路。
  一 划分层次、因材施教,阶段考核、过程管理
  机械制图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学时少容量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是工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安身立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改善教学效果,教研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划分学习小组,实行分层次管理、分阶段考核。
  首先,优化实践教学配置,将16个实践学时用于画图板作业、习题课答疑,分别安排在制图基础、画法几何、组合体、零件图、装配图的内容之后。然后,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划分10个学习小组,由理解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的同学担任组长。为增加课堂容量,理论课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每次理论课结束后,组长调查本组成员的掌握情况,个别同学的问题,小组内部讨论消化,共性的问题反馈给教研组集体研究,并在下次上课时统一板书讲解;对个别仍有疑问的同学进行课下单独辅导。最后,通过阶段考试,检验同学们的整体掌握情况,平时考核结果以50%的比例计入期末总成绩,规避了同学们存在的平时学习马虎、期末考试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成绩较好的同学,通过组内讨论加深了印象、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阶段考核有差距的同学,不甘落后,及时查找原因,经过老师的个别辅导,查漏补缺。通过分组教学,实现了大班上课也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分阶段考试,让同学时刻都有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 整合内容、划分模块,现场教学、突出重点
  所谓模块是以能力为核心的“CBE”教学理论的中心概念,它是以现场教学为主、技能训练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相吻合。为此,根据机械制图的大纲要求和特点划分成三个模块:基础制图、组合体、零件图和装配体。
  基础制图模块涵盖制图基础,点、线、面、体的基本特征及规定画法。这部分内容是制图的根本,主要介绍制图的国家标准和点、线、面、体的投影规律,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搭建空间机构,锻炼想象能力。教学大纲对该模块的要求是了解制图的国家标准,并能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掌握投影规律和截交线、相贯线的画法。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是绘图基本功,贯穿于机械图样的绘制全过程,单独教学既枯燥乏味,又抽象难懂,是课程的难点。教研组经过多年探索,在前期授课时突出投影规律,减少课堂上对截交线、相贯线内容的介绍,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实践课上巩固深化。
  组合体模块是衔接基本投影规律与三视图的纽带,该模块的教学设计突出表现的是现场教学,理论课堂利用多媒体介绍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在学生头脑中植入封闭线框必须根据投影规律,结合三面投影综合分析来确定基本体的概念;实践课上,对照模型,复习理论,选择合适的视图,表达组合体,逐步养成“由图想物,由物画图”的习惯,巩固上一模块的制图基础,为下一模块各种零件的表达奠定基础。
  零件图和装配体模块是机械制图的核心,前面两个模块的学习都是为描述零件基本结构、相邻零件间的配合关系服务的。对于零件图重点侧重画图,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表达方案、表达常用件、标准件及其连接。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多媒体教学占主导地位,通过分析课件中出现的典型机件,如轴承座,让学生明白主视图选择的重要性、各种剖视图的基本画法及尺寸标注等。然后,小组讨论盘盖类零件、轴类零件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断面、局部剖视、放大等表达方法。常用件、标准件及其连接则利用现场教学,边讲边画,对经常出现的错误当场纠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装配体部分则侧重读图,引导学生了解组成零件的功用及机件间的配合关系,区别零件图与装配体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尺寸标注的侧重点及技术要求的书写规范等。并单独开设一周的制图测绘课程,综合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绘图技巧以及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能力。
  在学校“应用型、有特色、专业化”的培养目标要求指导下,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本教研组克服了学时少、任务重等困难,针对所开设的机械制图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管理的试点改革,突出应用型、专业化的特点,有效增加了实践学时,实施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统考并重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振兴.独立学院《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2]范修文、张宏等.《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新疆农机化,2013(1)
  [3]王延花.模块化教学在机械制图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2013(Z1)
  [4]陈兆芹.机械制图学习方法论述[J].湖南农机,2013(1)
  〔责任编辑:高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577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