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瑶

  摘要:任务型教学法作为新兴的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德语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和其他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其在德语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德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92-02
  一、引言
  德语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就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呼唤。”然而,当下的高校的德语教学中更多的依旧是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教学方式也并非是以文化的吸纳和语言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人才综合性教学,教学结果完全由老师决定,学生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学会的也仅仅是和日常交流毫无交集的语法或词汇,并不能有目的地运用所学来进行交际。所以如何让学生学得“活”,学得主动,如何让学生最大化地把所学内容化为己用,也变成了德语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重中之重的议题。
  二、德语课堂教学的不足和问题
  1.在当下的中国的德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为突出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一切安排和设定都以教师为主导,很多教师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地传经解惑,却常常忽略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兴趣,致使他们无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上课走神成为普遍现象。同时很多教师都以课本和教参作为唯一的授课参照,以至于教科书和教参上的答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却常常被忽略。这种陈旧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在不断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会逐渐对老师和课本产生依赖思想,从而丧失辩证思考能力和自信。
  2.对于学习德语很多人的印象都不外乎:“怎么什么都要变型!要正确的说出一句话太难了!”因而针对此特点,德语课堂教学通常采用了就是模仿背诵式教学法。古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荀子有云:“数诵以贯之,思索以通之。”背诵一直被视为人们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德语学习中也不例外,模仿式的记忆和背诵使学生产生像婴儿学习母语时的条件反射,通过反复的强化练习达到对所学内容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模仿背诵式教学法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学生培养语感,以及积累交流素材和词汇量,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扩展和思辨能力,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得一字不差,但是却无法进行变通和衍生。除了模仿式背诵教学法,在德语教学中还经常采用的还有语法翻译教学法,这是一种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它较好地体现了外语学习的本质功能,即语言的转换,进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它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夯实语言基础,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学习语法和词汇是一种有效地途径,同时翻译是实现信息交流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教学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忽略了口语教学,不重视语言的实用和使用性,且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能很好地调动,进而不利于课程任务有效地完成。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优势
  任务型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被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广为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本着贯彻以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合作和交流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思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时间,模拟各种语境下的活动和对话,以在不脱离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兼顾交际功能和语言知识结构的学习把当下的学习和日后的运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也不再是如从前一样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进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开动脑筋,成为课堂的主人。
  将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到德语课堂,即将各个单元中一个个看似分散的课程内容,通过若干个任务的布置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德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其内容的实用性以及和德国的风土文化特征的有效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习惯,注重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把听、说、读、写四大教学模块科学地穿插,进行非断层独立式的教学,例如学生在写完课堂作文后,可同桌相互交换朗读并勾画出错误的语法和词汇,然后让写作者自己找出病因并修改。和传统的老师布置作文并课后集体修改相比,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大大得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地消极学习为主动地积极学习,在着重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同时训练了发音和阅读能力,其次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做到所学即所得。
  下面分别就词汇、阅读及语法两个方面,具体说明任务型式德语教学的过程。
  第一,如果把学习的过程比喻成修建一座金字塔,那么词汇在这座金字塔里所担当的角色就是修砌这座塔的砖石。没有砖石就无法成就金字塔的辉煌,那么同样的,一种语言的学习如果没有词汇的累积也是寸步难行。所以掌握好词汇以及词汇的运用可以说是德语课程中最基础的教学任务。和传统的独立的词汇教学相比,在任务型教学中,词汇不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教学内容中,而是穿插在各个情境对话里,是通过情境来学习词汇,而非把词汇套进情境里。是在备课时将单词以语境、词族、同义词、反义词等方式串在一起,放在一个设置好的情景中,使学生在情景中了解单词的用法并轻松记忆所学单词。另外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是“Wortigel”。Igel在德语里表示刺猬的意思,Wortigel顾名思义即使通过一个核心词汇来进行扩展与此相关的词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在开动了脑筋的同时巩固和扩大了词汇量。
  第二,课文是词汇和语法的载体,课文阅读是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传统的教学流程是先讲解语法再对进行课文分析,而分析就是逐字句地带读和分析。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因为他们并未真正地参与学习和思考,而是一味地被动接受。因此,在进行任务型德语教学的课文阅读时,学生须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有重点的阅读,例如这个单元涉及的语法如果是德语第二格,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先自行进行阅读,画出不熟悉的冠词和定冠词等的变化(之前已经学过了其他三个格的变化),然后再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自己总结出第二格的规律、意思和用法。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参与学习,在动脑的同时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同为语言学科,和英语课堂的教学改革的步伐相较,德语作为一个相对比较新兴的科目,仍处在探索滞后的阶段。所以推广和普及任务型教学法在德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仍然任重而道远。而任务型教学法符合语言学习基础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解决了课本和实际脱离,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笔头、口头能力不同步等问题。它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更有益于综合性的人才定位,将教学内容和实际运用有效地相结合。让学生以完成教学任务为驱动,自主且有目的地学习,让“教”和“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统一,真正意义上地做到“授人以渔”。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德语教师培养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英]斯基汉.世界知名语言学家论丛(第一辑):任务型研究:表现,评定和教学法[Z].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705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