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德为立教之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G40-012.9]
  德为立教之本。法国作家雨果说过:道德是真理之花。所以,作为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才能避免出现“重才轻德”、“高分低德”的现象。那么面对今天这些娇生惯养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样的孩子们怎样才能正确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首先,在德育工作中牢牢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孩子是教育的主体而非客体,所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既有物质上的、同样也有精神上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生存、活着,还有他们内心世界的思想、感情、愿望等精神方面的内涵。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作为人的精神方面的内涵,没有真正做到从孩子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是依家长和老师的需要,一味地强调“成绩要高,考取就好。”小学、中学、高中一直到大学都要考重点才行,学生的德育工作在一片关注成绩和考试中缺失了。许多家长和教师对考试成绩好的重奖,可是对于成绩差、品德好的孩子又有多少人会给予奖励和关注呢?于是孩子被当作木偶来摆布,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威严,处于弱势的孩子只能服从,每天过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罚罚罚,家长的杀手锏”的生活。结果导致“剃头刀子一头热”的局面,即:老师和家长扯着脖子喊德育,学生我行我素不买帐。因此蹲下身来,以孩子为根本,真情与他们沟通,用爱感召他们才是最好的方法。雪莱曾说:道德中最大的密秘就是爱。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倾听孩子的声音,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以他们为主体,而不只是在物质上满足他们或者只做一、二件事情来摆摆样子,要发自肺腑的对他们关怀和关注,而绝不是怜悯,这样才能打开孩子紧锁的情感的闸门和脆弱的心灵。
  其次,理服与情动是德育工作的核心。德育要以德服人,以理服人。古人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感情基础是任何力量都不可比拟的。所以我们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大人的各种规定,大人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让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如诚实守信、不撒谎、乐于助人等。以自己的严格和人格去赢得孩子的尊重,所以,一个优秀的家长或老师不只是看他有多么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品行影响孩子。俗话说“正人先正已,”“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疏堵结合,以理服人
  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孤立的、一朝一夕造就的,而是逐渐在学习和交往中形成的。在形成的过程中,难免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错误,如不爱写作业,逃避劳动,上网成瘾等等,一旦被发现,不要一味地堵,对孩子大发雷霆,动辄训斥打骂,而应以疏为主,要向孩子讲清道理,以理服人,因为堵只能堵一时,而疏才能治根本。
  珍爱自尊,关注弱点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关注孩子的弱点不是抓住不放,而是因人而异,扬长避短。有许多孩子有不良习惯,尽管他们头脑聪明,但就是不往正地方用。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要像朋友一样,与他们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于小处细节处给予他们关爱,这样在保护他们自尊的同时,教育已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珍惜每一个孩子的自尊,懂得怎样去呵护这些敏感而脆弱的心灵,是我们每一个大人为孩子应该做到的。同时,尊重孩子,无疑也是对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的良策。
  再次,回归生活,德育与生活有机结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育源于生活,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育面向生活世界的回归的价值取向也已经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只有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出发,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上,教会他们学会生存并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主人,德育才会因此而变得有效。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孩子厌恶学习,不热爱生活,骂人,打架,逃学,吸烟,上网吧等等,归根结底是悲观厌世的人生观导致他们对未来满怀忧伤、绝望,对现实感到乏味、厌倦、无聊,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这虽然是少数,但往往会出现以一带十,以十传百的连锁作用,这种负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我们应引导他们增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从积极的一面多体验满足、快乐、幸福、成功,正确认识挫折对个人成长的双重作用。
  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方向和方式
  孩子的生活应该是健康、舒适、愉快的,同时生活态度应该是负责、积极、有爱心的。所以我们应鼓励孩子从提高人的思想情操、文化修养方面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向和方式,不要沉迷于一种单调的生活或活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教育孩子积极追求理想的生活
  教育不仅要引导孩子具有正确的生活价值观,更要引导他们掌握实现理想生活的方式方法,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追求人生最有意义的理想生活,而不要妄图不劳而获,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得理想生活。
  最后,学校教育要把课堂教学中各学科互相渗透作为德育必不可少的阵地。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相互渗透,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争取各学科相互合作,增强学科的人文性。不要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学科教师、班主任、家长之间对孩子德育方面的相互推诿,德育应该是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另外,课程实施的过程即学科教学的过程原本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一种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教科书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对话的文本,成为活性因子,成为激活学生、凝聚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情感的中介,这样,课堂教学就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
  总之,德为立教之本,这应该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接受和贯彻。而在贯彻的过程中,应本着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家长和教师只是咨询者、倾听者、引导者、帮助者。因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夸美纽斯语)而同时“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语)所以,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都要坚持以德为立教之本,这为我们将来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素质更高的、合格的建设者无疑奠定更加了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765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