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实施新课程以来,像许久龟裂的河床渗出一股清泉,让我们的教育开始有了生命力。近五年来,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把握得怎么样?对新教材特征研究得如何?尤其对新课改实施得如何?实施中已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反思和总结,只有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措施,才能实施好新课程、教好新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新课改沿着正确的方面前进,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1 让学生在感悟中提升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在主动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有许多名师在教学中饯行了这一理念。比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匆匆》一课时,支老师先是诱导学生“用心灵去诵读”,接着启发学生“用心灵去倾听”,最后激励学生“用心灵去倾诉”。支老师说:“刚才大家从作者写在纸面上文字的字里行间,听出了许多作者想跟你说的悄悄话,这就和作者进行了心灵沟通。但这还不够,还要用心灵去倾诉,就是说把你们的心里话告诉所有的人。每个人只说一句,拿出笔来,写在书的空白处。”(学生开始冥思伏写)。师:有谁写完了,读给大家听?生A:时间是宝贵的,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源泉。师:对,把“时间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直接改为“时间就是生命”更好。更能说明“时间”的可贵性。生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生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非。生D: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生E: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中在于勤。……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多么令人耳目一新。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课堂上支老师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孩子们把这些心里话“倾诉”出来,进一步升华文本。因此,“感悟”在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策略上主要用学生的个性语言实践来取代教师的滔滔不绝的讲风,用学生自己由内到外的体验,感悟和表达来取代教师自上而下的灌输;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涵咏品味,感悟融通,积淀语言、形成语感,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做到在感悟中体验;有利于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做到在感悟中品味;有利于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做到在学习感悟中提升。
  2 让教师在务实中发展
  2.1 平平淡淡教语文:教师要用真心与文本,与学生平等对话,用真情与作者,与学生作真诚的交流,这样更有利于显露出语文本色。又如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匆匆》一课时,说: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维的流淌,这里用他对如烟往事的回忆,有现实的思考也有对未来的向往,读起来朗朗爽口很美。你们读过没有?生(齐答):读过。师问:你们能读美吗?生(信心不足)能!师:你们各读各的,读一次,你们想用什么情感就用什么情感读好不好?(学生开始自由地读)读后,师问:感觉如何?(学生沉默)有感觉吗?生(齐答):有!师:肯定有!但现在感觉可能还不深,不要着急,我读了这篇文章以后啊,我们手感觉触摸到作者的心灵,因为他是用心灵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们学习这样情感浓厚的文章(作者对时间的内心独白),也应该像朱自清那样,他用心灵来写,我们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是不是这样?生齐答:是!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句短短的对话,真诚的交流,毫不掩饰的流露,不但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而且也深深地激起了全班孩子的心灵的共鸣,使他们急于去读,急于去品味,为下一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2.2 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在语文教学中不能求全求多,面面俱到,如教师连珠炮式地讲着,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则急急忙忙地对答,扫描式的观看,没有回旋的余地,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更无思考共振的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根本得不到学生的“生成”,如此教学知识如何内化?技能如何能熟练?这根本不是一堂好课。当前要注意给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要“消肿、减肥、瘦身”,降过高的要求,减繁锁的目标,删复杂的环节,要倡灵活多变的方式,求扎实的效果。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特点,进行某方面特色的教学,彰显教学的个性就足够无需像“表演课、作秀课”那样事先安排好,什么样的出现都是必然,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那样会泯灭了学生的各种思维,其结局是可想而知。只要是有效、有学生生成的课就好,不必那样复杂、辛苦、花样多的课,那样反而变成无效的。
  2.3 轻轻松松地教语文。语文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教与学都应该是轻松愉快的,可是由于许多教师把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定得太多,目标也提得太高,造成整节课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当然教与学都难以轻松起来。如何使教与学达到轻松而扎实的境界呢?一是教学要留有弹性,就是要将刚性化教学转化为弹性化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伸缩自如、进退有节、开合有度。二是教学要留有空白,将结论性教学转化为过程性教学,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与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的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意、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比如教学《匆匆》一课中的第四段时,老师首先让一名学生有感悟地诵读,然后问:谁能从他读的语感中听出作者跟他说什么悄悄话了?有一个学生回答:我们应该把握住日子,不能让日子一天天消失。老师问:你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学生读最后一句)师:谁还能听出作者对他讲了什么心里话?另一个学生朗读起来:“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在不断的朗读中,学生已经渐渐领会了作者对时间的珍惜与挽留之情。然而,更深的对人生的追求,大多数学生还是无法领会,老师将最重要的一句: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人世间,转眼又将赤裸地回去,只是心中不能平的为什么要白白地走这一遭啊!带着学生反复朗读,学生也就渐渐地体会了作者在“白白”中表达的浓浓的不甘心,真正明白作者这是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感悟,想要施展自己的报负,有所作为的怀感。新课改正在不断地摸索、前进、发展和完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用辩证的思维、发展的眼光去正视新课程实施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实践”中深化课改,通过新课程理念的感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7944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