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爱点亮心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飞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前提。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每个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才能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一、热爱学生需要真情
  爱是一种心理要求,“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真诚地热爱学生,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物理课堂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创造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有利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体察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时,就会尊敬教师,在师生间产生有利于教学的有效互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的爱是理性化了的感情,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原动力。青少年的心灵的可塑性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显得尤为明显。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只有注入膛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教师不仅要热爱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真挚的爱是学生探究问题、培养学习情感、从而产生学习动力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热爱学生,受到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学生往往把对教师的爱转移到教师所教的知识上,引起注意的转移。这对于转化“问题”学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状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这样就能把关怀和温暖及时输送到他们心里。
  二、热爱学生要有尺度
  教师要善于控制、支配和利用自己爱的情感,根据教育目的和学生状况,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感情表达的倾向、方式和尺度。
  师生交往中,要把握对学生施爱的适度,既要防止娇宠溺爱,又要防止过于严厉,简单粗暴。学会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倾注不同的感情。一般来说,对低年级学生,要侧重于情感态度,开朗愉快的情绪,活泼生动的语言是接近他们的必要条件。对高年级的学生,要具有深刻、含蓄的情感,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
  严格的要求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当然必须注意分寸,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只有这样,对学生才能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情。这样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三、热爱学生需要信任
  教师爱学生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热爱学生与父母热爱子女的感情不完全相同。教师爱学生是一种理性化的正确感情。只有理性的爱才能使教育产生正效应。
  教育就是信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责任感,是激发青少年学生上进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学生自觉地克服缺点,进行自我教育。特别是毛病比较多的学生,教师的“信任”,往往能激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促使他们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信任学生,不仅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而且是教育规律对教师的客观要求。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要搞好教育,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既要激发教师“教”的积极性,更要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学生情动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教师要发扬民主作风,允许学生提不同意见,不能要求学生绝对服从。对学生采取强制手段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体罚、训斥、讽刺等措施不仅会使教育一败涂地,还会将教育者本身推到学生的对立面。青少年有一定的好胜心,喜欢表现自己,得到别人的承认。如果过分限制,不能及时肯定其成绩,苛求过多,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所以物理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机智而敏锐地发现和保护学生的上进心,适时地加以引导。
  四、热爱学生要有普遍性
  教师热爱学生,要带有普遍性。普遍性要求教师不能只爱个别学生、少数学生,而应该爱每一个学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全部知识和才能奉献给全体学生。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差别就在于是爱个体,还是群体。平等、公正对待学生,这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而言,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而对于学生来说,则是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遵循平等、公正的原则。无论是家庭富有的孩子还是家庭贫穷的孩子,无论是官家子女还是平民子女,无论是优秀学生还是后进学生,无论是正常人还是残疾人,都要一视同仁——主动关心,悉心爱护,耐心教育。这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健康成长,有所进步;才能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使教育工作取得最佳效果。
  今天的青少年,已逐渐懂得运用掌握的政治常识和道德标准评价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是评价与之朝夕相处的老师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待人处事要力求合法、合情、合理,使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是个品德高尚、处事公正、完全可信赖的人。若无视学生的权益,违背原则,感情用事,偏心待人,学生就会遭受不平等对待。结果,必然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间的团结,甚至诱发意想不到的事件。国内外大量案例表明:在学校、家庭或社会上,因为受到不公正对待而泄私愤、图报复,是当今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决不可在物理课堂上掉以轻心。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偏爱优等生,鄙视“学困生”,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因材施教,与每个学生都建立平等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师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教师只有做到了热爱学生,才真正做到了热爱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8518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