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在不断推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中,存在这样的学生是长期难于消除的问题,而对这一客观事实,改变其现状,是教师们迫切需要有应对措施来解决的大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困生
  所谓的“学困生”,一般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学困生,在不断推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中,存在这样的学生是长期难于消除的问题,而对这一客观事实,改变其现状,是教师们迫切需要有应对措施来解决的大问题。特别是我们这里的山区中学,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主性,思考不积极,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从而导致语文成绩落后,这就是笔者要谈的“语文学困生”,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在此,本人结合近二十多年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浅析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以求与同仁共同商榷,抛砖引玉,走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困境。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特征
  语文学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的共性外,还有其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表现在不喜欢看书,学习有困难,不会答题,这样就使毅力缺乏的学生形成了畏难性,怕语文,烦语文。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2、学习品质差。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学习品质是决定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其结果只会是态度消极,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缺乏必要的学习语文方法。从来不做笔记,连必记的字词、古诗词、名句等都懒记。
  4、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存在语言障碍,沟通交流困难。
  二、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因素:我们学校处于县城周边的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富裕,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打不得,骂不得的现象太多,很多家长无可奈何的说,只要孩子不学坏,听话,分数多少无所谓。有少数的外来务工子女,父母来这里找工作,通常很难有时间关心和帮助孩子,孩子受到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逐渐产生畏难情绪,自暴自弃。语文学习“自主性”也被磨平了。
  2、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生的活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社会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读书无用论”的广泛流行,有些学生认为,不学语、数、外照样当老板。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她们不严格要求,放任自由,学习成绩不断下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后就一蹶不振。
  3、学习环境因素:因为学校方面,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者自身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不适应,缺乏防止学生分化和减少学困生的有力措施,教学方面有着诸多的不足。为了抓教学质量,只注意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甚至死记硬背,考试过关就算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欠缺,导致厌学。
  4、学生自身因素:有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之分,其实我认为,语文学困生的形成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是他们过于懒惰,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克服困难的意志所造成的,而智力因素的语文学困生较少,如:记忆力差,基础知识记不牢,阅读能力较低,写作、答题较困难,想象力差等。
  5、家庭语言环境因素: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的交流是用本民族的少数民族语言,基本上不用汉语进行交流,子女到了学校后,学习交流成了困难和问题。
  三、“语文学困生”的应对措施
  “语文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困难是阻碍他们前进的绊脚石,他们在语文基础上和技能上的缺漏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求知能力还是有的,其内心也希望把语文学好,希望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弥补某方面的缺漏。
  语文学困生的缺点或许很多,教育的路程也很艰难。但他们更需要老师持续地给他们弥补缺漏,扫除前进的障碍,我具体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1、用“爱心”感化学困生重拾自信。学困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得到的表扬机会很少,而伴随他们的是更多的批评和训斥,久而久之,他们会放弃学习,失去自信。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确实,学生的自信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驱使积极地行动的内动力。所以转化学困生我认为老师要捧出一颗爱心,对学困生多点呵护,在“学困生”成长的道路上多拉一把,让学困生重拾自信,这样就能够成就一名“学困生”的未来。
  2、课堂内外,把优先权留给学困生。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如果教师不把学生的学习当回事,学生成为学困生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向导,没有一个掌握知识的引路人。对于他们,上课时,我的目光更多的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一些发言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评价的尺度可以放宽一些,作业的难度降低一些,做得不好的,立即给他们指导、更正。做得好的先当面表扬,然后在班上表扬。课外给他们开开小灶,让学困生觉得什么时候都把他们放在第一位,很重视他们,很关心他们。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努力去做好。
  3、自习课上,把辅导机会多留给学困生。学困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会出现困难,但是我会去细细观察每一个语文“学困生”,就会发现他们身上总有学习语文的优势,如有的学生记忆力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思维力独特,经常能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对于这些语文“学困生”的优势与不足,经常随时记录在一本本子上,心里惦记着,再适当时让其表现,用我和同学们鼓励或赞赏的目光放大他们的优势,让他们从中汲取自信的力量。我经常走到他们身边,对他们耐心的讲解,教给他们方法,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
  4、和“学困生”做朋友。我知道,学困生是弱势群体,同学不愿接近,老师冷眼看待,家长埋怨。他们生活的圈子小,内心比较孤单,他们渴望友情,渴望关爱。对于语文学困生,我和他们交朋友,拉近彼此间的距离。“爱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有效的催化剂”。老师对学生的爱,胜过千次万次的说教。然后有所行动;我记住学生的生日,为他们送上祝福语;平时有什么事,找他们聊天;一起吃东西,一起穷开心,让他们了解我的真心真意,他们自然对我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这种融洽的关系自然挑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转“困”学为“乐”学。
  5、给予“学困生”宽容。语文学困生的波动很大,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表现。面对这种情况,我有足够的耐性,冷静对待。与好学生相比,学困生的自尊心更强。在学困生的教育上,我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宽容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变相体罚更不要动不动就停课或告诉家长。否则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增加转化难度。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当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尊重时,他们就产生性格转变,这种进步将延伸到课堂之外,学习之外。
  语文“学困生”虽然让我头痛心烦,但是他们却是我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宝贵之源,等待着我们语文教师用教育教学的艺术去开发。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语文,都能自主地学好、利用好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是我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最高的成就和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1] 《班主任九项技能训练》2010年3月第二版
  [2]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平圩中学:丁秀新,2010年5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9027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