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淑慧

  摘 要:通过对六所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行为情况和对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认识以及对影响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了积极地养成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习兴趣;行为习惯;研究方法
  一、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意义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也是这样。培养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使体育锻炼不能只是局限于个人的观赏和参与,而是属于大学生个人生活的一部分,使之伴随终身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先后调查研究了目前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因素,对如何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进行研究,找出养成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为培养大学生的锻炼行为习惯提供借鉴。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广东省六所高校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约3000人。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2)问卷调查法
  ①问卷效度检验
  为保证本论文问卷设计的有效性,问卷得到相关体育工作者和长年从事体育研究专家的帮助和指导,经多次修改后设计完成。
  ②问卷信度检验
  采用“重复测试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在抽样调查样本的范围内,抽取300份问卷进行试发放,间隔两周后,采用同样的问卷和同样的方式对这部分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次问卷复查,根据“以第一次测量结果为准,第二次测量结果用以计算测量结果的相关关系”和“后计算两次问卷的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结果相关系数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问卷的信度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完全能够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③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调查在广东省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大学共发放3000份问卷,其中问卷回收2916份,有效回收率为97.2%;问卷采用亲自发放和邮寄的方式进行。
  (3)专家访谈法
  (4)逻辑分析法
  (5)数理统计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分析
  我们把每周参加锻炼4次以上的学生,或每周参加1~2次的锻炼行为,看成是已经具有锻炼习惯或初步有了体育锻炼习惯,把偶尔锻炼1次或从不参加锻炼的学生设为没有锻炼习惯,从统计调查结果来看,具有锻炼习惯的男生占男生总人数的78.7%,具有锻炼习惯的女生占女生总人数的47.1%,而且,男生有体育锻炼习惯的人数多于女生,说明男生的锻炼意识、兴趣和参与锻炼活动组织方式比女生强得多,显然,这与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大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目标差距还是很大的。坚持每周1~2次锻炼的学生多于每周4次以上的学生,说明学生喜欢适当地参加体育锻炼,不能保证每天或过多参加锻炼。而偶尔锻炼1次或从不参加锻炼的学生中,有些学生还是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并且对体育锻炼有一定的基础和兴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参加体育锻炼。而对于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是我们促使高校大学生养成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首要任务。
  2.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认识分析
  大学生对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必要性认识还是明智的,从调查情况看,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且知道要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和保持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及喜欢体育锻炼,认为有必要和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占44.1%。但是,真正爱好体育锻炼,意识到体育锻炼重要性的占32.1%,由于认识深度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不积极锻炼,不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占23.8%,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地将体育锻炼习惯意识和动机贯穿到行动中,还有待于学校和老师的积极组织和引导。
  3.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情况分析
  我们看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场地不足占总人数的48%,课业太重和没有时间占总人数的30.5%,没有具体的体育项目兴趣爱好的占总人数的16.3%,其他原因的占总人数的5.4%。从中了解到大学生面临的压力大,学习任务重,没有更多时间去参加体育锻炼,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和爱好,无从参加任何体育锻炼,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如:学生上网、学习作业以及手机游戏等,造成学生们宅在宿舍和家里,不去参加体育锻炼。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锻炼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1.开设体育选项课,提高学生体育兴趣
  让新入学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选择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场地和体育老师,真正达到“三自主”,这有助于调动大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运动方式要有新意,营造学生参与的兴趣
  体育课程内容的传授方式要适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运动方式要有新意,使学生能真正投入体育活动中,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技能,还可以运用体育运动与游戏相结合,达到教学效果;把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相互配合,共同实现体育运动目的和任务,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
  3.高年级大学生继续开设体育课或选修课
  如果在三年级或四年级学校仍然开设体育课或选修课,就能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条件,使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设施坚持锻炼,加强及巩固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
  4.学校应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协会或实施体育俱乐部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高校应该根据本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协会或实行体育俱乐部,通过各种协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和比赛,提高学生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
  5.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
  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但进行了身体的锻炼,而且活跃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各种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为以后更好地学习本项运动奠定基础。
  6.加强学校场地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学校体育设施应考虑以普及为主,面向全体学生,场馆开放要符合学生的运动习惯,运动设施和运动器械要多样化,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爱好,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全方位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校内环境,更好地为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服务。
  7.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校园环境
  学生的大多时间都是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良好的体育文化校园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运动的了解,通过校内开展的各种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地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学校体育部门要积极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和电视以及校园网和各类体育讲座,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宣传,利用每年的大型校体育运动会、各单项体育比赛等,对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教育,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
  综上所述,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入手,体育课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体育选项课,学生凭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选项学习,同时运动方式要有新意,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学校要适当延长开设体育课的年限;建立健全各种体育协会或实行体育俱乐部,开展多种多样的体育课外活动;加强学校场地设施建设,全方位创造有利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校内环境,为大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提供优越的条件,从而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运动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林秋菊.普通高校男女生体育运动习惯的比较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12(4).
  [2]庄小平.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18(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项目《以培养大学生锻炼习惯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育研究》课题编号2010TJK413。
  (作者单位 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誗编辑 李建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08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