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包玺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转变观念,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不仅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剂活力素,让语文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一、培养兴趣,提高效率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知识的源泉”,教师只有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才能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唇耕舌耘、粉笔加黑板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堂里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讲台下却听得兴味索然的景象。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改变了这种状况,它把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了一个更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如教学《三峡》一文时,我将表现长江三峡雄奇壮丽景象的纪录片通过大屏幕播放给学生,动静画面、声音影像的结合,让学生从俯视、仰视、平视、近景、远景等不同角度,淋漓尽致地观察、欣赏三峡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热爱的感情。通过耳闻目睹、聆听课文朗读,使学生真正“游了一番三峡,学习兴趣浓厚了,学习效率也高了。
  二、创设情境,感染学生
  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通过使用多媒体能达到激发学生情感的目的,使学生在审美体验中产生“乐学”的愉悦感,“寓教于情”“寓教于乐”的效果也就更显而易见。例如,在教学《荷叶·母亲》一文时,我使用多媒体技术,风雨中荷叶护莲的图片很自然地让学生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使学生深深领会了本课的主题思想,一曲阎维文的歌曲《母亲》让学生无不潸然泪下,达到了感恩教育的目的。
  三、易于理解,降低难度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的智慧之花,它的运用正是教师博采众师之长,创自己之优的劳动结晶,让学生从感情的体会过渡到理智的思考,使学生产生“悦态悦神”的审美领悟效应。如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将不同形状的云及云的几种光彩现象的图片在大屏幕上展示给学生,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看云识天气的方法,使枯燥的说明变得生动、有吸引力。还有《紫藤萝瀑布》课件,一张张精美的图片,花的颜色、形状、情态无不呈现眼前,紫藤萝花的美丽、繁盛、生机勃勃,无不令学生赞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联系写作背景及作者小弟的去世,学生对作者所抒发的人生感悟自然就不难理解了。
  四、寓教于学,生动形象
  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思想教育,“教书育人”就是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怎样才能寓教于学,更好地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呢?刻板的说教式教育往往令学生厌烦,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改善。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渗透着感受伟大母爱、回报母亲深恩的教育。将学生收集的关于母亲的诗歌、故事做成课件一起学习,播放歌曲《母亲》的视频并配乐朗诵诗歌《母爱高山仰止》,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学生都动情地描述母亲对自己的爱的故事,很好地实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拓展想象,培养能力
  多媒体教学在更广阔的领域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促进了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带动学生从身临其境的感知过渡到图画的解说,由对课文的理解过渡到学生的口、笔头作文训练。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作文课既贴近生活又富于想象,表达学生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呼唤和平等美好情感,道出心中的真话、实话,学生思维的开阔度及敏捷性都有了大的飞跃,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加强了爱国主义和环保教育。
  六、延伸课外,增加容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我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在放录像的同时有配乐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把握结构,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等,这节课的课堂容量极大,学生却能用较短的时间完成。第二课时我让学生仿写《我的校园》,比较成功。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激活了语文课堂,而且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更新观念,让多媒体这种功能强大的教学手段,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责编 田彩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57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