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画“画”到画“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韫

  美术课堂应该是一个交流的场所,是一个促进的场所,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来进行美术的创作活动。“过程自评”的核心意义,一是表达性,它针对“哑巴创作现象”在目前学生创作过程中普通存在而提出的。如:有的表现在对创作没有想法说不出什么;有的因为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来表达;等等。“过程自评”注重学生在绘画与制作全过程中的自我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过程性,即它是伴随着创作过程随时进行的,它不受时间的限制,无论在哪个过程中,学生都可以自主地表达创作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
  小学中、低段学生美术课堂创作“过程自评”的最大特点,是“边创作边评议”,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针对个人创作目的、创作行为、创作手法及表现效果等内容所进行的自我判断(评判)方式。
  一、 “过程自评”的途径
  1.先构思 再行动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构思环节是一个很关键的阶段。构思环节可以帮助创作者理清思路,初步完成脑中的勾画轮廓。小学低段的学生用色、用线单纯,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很多印象成分。中段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重视表现对象的特征,想象力丰富,联想能力强。总体上这两个阶段的孩子都喜欢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作,对比强烈、夸张,经常在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鼓励小学低、中段的学生在创作前先构思,能让学生的创作大胆却不盲目,使构图更趋于合理性。
  三年级《四季歌――秋天的色彩》教学案例
  教师根据所处的季节――秋季为学习内容进行了课堂设计,整节课都围绕“秋天的色彩”展开,通过看、说―玩―赏―画,带领学生走进秋天并感受了秋天的美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大胆地用画笔表现心中的秋天。
  在创作环节前,教师先出示了几幅学生的作品,让学生来欣赏同龄的孩子是怎么来表现秋天的。
  接着,教师出示创作要求:用点、用线、用色块在纸上绘出秋天的色彩,表达感受,完成一幅有意思的画。问学生:“你用什么方法表现秋天?”
  学生1:我用一些杂乱的线条,表现秋天枯黄的草被风吹的样子,来表现深秋的冷。
  学生2:我想用不同颜色的线条来表现秋天山上的树和果实,表现层林尽染的秋天。
  学生3:我用火红的色彩来表现地上的落叶,表现秋天满地落叶的景象。
  教师评价几个学生的回答,为了让所有学生参与,教师让同学以小组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构思。
  教师总结:“对于秋天的色彩,大家都有不同的感受,只要表达出你印象最深的、感触最深的对秋天的感受就行。”
  作品呈现出来时,每一个学生的创作都不一样,在讲的基础上学生用点、线、面表达了自己之前的所想、所思。
  2.边创作 边设想
  对中、低段学生来说,创作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因为喜欢所以表现,因为愿意所以表现。在课堂上,总是有不少的学生喜欢边画边说,这也是一个表达和表现体现的一个过程。美术创作是一种个体情感发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把自己所想的、原来所不愿意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体现在作品上,可以很好体现美术教学的一大价值。我们鼓励学生边创作、边设想,边创作、边讲述,以此完善自己的作品,并与同伴进行分享。
  四年级《线条的魅力》教学案例
  《线条的魅力》一课是浙美版第七册中的内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找线―看线―感受线―画线,带领着学生走进线条世界,体会到线条所带来的变化,感受到线条的魅力。
  课一开始,教室就播放一段录像,学生边观看教师边解说:“艺术体操里面有一种操叫带操,舞蹈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有变化的线。”
  录像看完,教师又拿出一根带子,让学生跟着音乐来舞动绳子,尝试做带操。学生表现得很兴奋。
  接着,教师请两位同学上讲台,将看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条线画在纸上,并要求学生一边画一边形容出自己看到的、画的线条是怎么样的,说出心中的感受。
  学生1:我看到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感觉舞蹈起来带子的线条很流畅,就像这个样子。
  学生2:大家看,我在画一条不停旋转的线,这是我刚才看到的,这条线让我头都转晕了。
  通过学生边述边作,学生能够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内容,也让观看者更关注于同伴的表现,读到了内容、读到了思想。
  3.创作后 述创意
  创作后的表述是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再认识,这也是一种“自我评价”,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作品最特别的地方或者自己最满意的地方。从读画到读思想,从浅层次的欣赏到深层次的认识,也让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思维方式上得到一种从量到质的提升。
  二年级《爸爸妈妈真忙》教学案例
  《爸爸妈妈真忙》这节课中,学生的情感表达非常重要,每个学生能够通过画爸爸妈妈忙碌的样子,表达出对爸爸、妈妈的理解和爱,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思想,这样的作品才更显得生动。
  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说说爸爸、妈妈忙碌的场景,说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并且帮助学生分析爸爸、妈妈忙碌时候表现出来的神态、动态,最后让学生来进行创作。
  学生的创作完成,教师要求:“请每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在作品背后写一段话。妈妈、爸爸因为什么事情而忙碌?忙碌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妈说的?”
  翻看学生作品,我们看到了学生真正的看法和想法,我们从文字间更加看懂了学生的作品、所想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创作后、述创意,这种方法形式也可以有很多:创作完,让学生上讲台自评自己的作品;创作完,让学生在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创作思路;创作完,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作品;等等。这都能让学生再一次认识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 “过程自评”的操作步骤
  “过程自评”的过程是学生创意表现、交流了解、表达内心的过程,所以在课堂上,在“自评”操作过程,教师从三个步骤去考虑,从第一层次的“构筑作品”,到第二层次的“构筑伙伴”,再到第三层次的“构筑自身”,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成长。
  四年级《我是彩色的》教学案例
  《我是彩色的》这是教师自编的教学内容,课一开始,教师就向学生问了六个问题:1.你满意自己吗?2.你喜欢你现在的样子吗?3.你感觉快乐吗?4.你对自己有信心吗?5.你有很多朋友吗?6.你喜欢尝试新事物吗?让学生用色彩来回答这些问题。课堂上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教师们都觉得很难表现的东西,在学生的手上显得如此的轻松。
  在欣赏大画家梵高、毕加索的作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作品所用到的色彩、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对作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色彩可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传达给别人
  接着,教师告诉学生:用色彩可以来表达自己,比如对自己的希望,对未来的设想…… 同时呈现了同龄人的作品。
  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创作,创作后教师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作品。
  最后,教师以总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评的拓展:我是多彩的,生活是多彩的,未来是多彩的,让我们尽情表现多彩的我……
  1.构筑作品――创意表现
  “过程自评”是一个学生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所以让学生进行创意的表现,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构筑作品可以是在创作前,学生进行创作内容酝酿,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进行创作内容的自我否定或肯定。从上一课例中,教师进行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是练习,第二次是创作,第一次也为第二次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使学生的创作更大胆、更到位,使学生的创作更独特、更具体。
  2.构筑伙伴――交流了解
  作品创作前或者作品完成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在交流的过程中,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变成一种互帮、互助式的伙伴关系,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从上一课例来看,在创作之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自己的作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少学生在同学说完后就主动鼓起掌来,对介绍作品的同学来说是最大的鼓励和肯定。
  3.构筑自身――内心表达
  自评过程的第三个步骤就是“构筑自身”,这是自评过程的最高层次,从作品到伙伴,再到自身,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新的认识。从上一课例可以看到,学生在创作后进行了作品介绍,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提高了认识能力、评价能力。
  创造心理是创造性行为的前提和条件,创造性行为是创造心理的外在表现,创造心理和创造性行为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通过“过程自评”的方式,从“构筑作品(创意表现)”“构筑伙伴(交流了解)”“构筑自身(内心表达)”三个方面入手,让美术创作唤起学生内心的思想情感,真正成为表达内心状态的一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自评”把学生立于学习“主人”的地位,特别是在小学的中、低年段,更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美术学习树立信心,保护着学生的创作的独特性。当然,在创作促进、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过程自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还有很多的评价途径,如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同伴评价等,只有在多种评价途径的相互作用下,才能达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就如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张:“应让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自我,自己的思想,以神圣的劳力依照自己的情感去创作,让孩子学会驾驭自己的才能。”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310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898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