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矫正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光安

  摘要: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教育者的共同追求。就目前,小学生的身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良习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就工作中的实际现象及对策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 命运 根源 对策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每个教育者的共同追求。小学阶段是一个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现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生理、心理的发展,孩子们的认识,思维都在发生着变化。加之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遇到各类问题。小学生的身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良习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古印度谚语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这就是说习惯对人一生的作用之大。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一句话:习惯决定命运,小节决定成败,由此可见细小的习惯对人生的巨大影响。就工作中的实际现象及对策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经笔者分析归类,大致罗列如下:
  一、影响小学生不良习惯的根源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不良习惯形成的问题。当前社会上有许多人道德意识差,对不属于自己的公物漠不关心,坏了的公物不修,看到别人损坏公物不制止,看到别人行窃不揭发,看到以大欺小、倚强凌弱不制止,小孩子看到了,模仿大人开始干坏事,搞恶作剧,欺负人,又缺少大人及时的制止,时间长了,便形成了不良习惯。
  (一)社会根源
  农村6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爷爷奶奶监护,还有亲戚监护的。这种孩子,一是监护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二是监护人管不了孩子;三是监护人缺少沟通技巧。既不和孩子耐心沟通,正确教育,又不和教师沟通。往往是教师主动沟通,缺少沟通,就缺少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的懒惰、不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3.由于是留守儿童,自小缺少父爱、母爱,另外由于自身性格,外因不及时调节,孩子不形成孤僻、不与人交流沟通的不良习惯。
  (二)家庭根源
  家庭过分溺爱;许多事家长包办;对孩子平时缺少要求;缺少自己事自己料理的习惯培养;独生子女独霸习气严重,事事依着孩子,生怕惹孩子生气,孩子的放纵心理形成,对孩子凡是没有具体要求,及时孩子做不到,也不及时教育,天长日久,放纵任性的不良习惯形成。不良的家庭习惯。家长平时说话不文明,“球”、“怂”、等话为家常便饭,缺少“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谢谢”等基本礼貌用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缺少礼貌,出口脏话的不良习惯。对学生在饮食上一点不要求,不讲挑拣食物的道理,孩子随心所欲,养成了挑三拣四的不良习惯,常因为饭菜不合胃口而拒绝使用,一不高兴就不吃饭,于是乎急坏了家长,不是哄、骗,就是求孩子吃一点,或者按孩子的要求去商铺买点孩子喜欢的零食,久而久之,既养成了孩子挑食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还给孩子养成任性的不良习惯。
  二、小学生不良习惯的表现
  (一)有意损坏公物,搞恶作剧。
  (二)任意放纵,依赖心理强,对己没有一点约束。
  (三)缺少礼貌,出口脏话,请客、打群架。
  (四)不良习惯,喜欢吃油炸零食,不定量定时就餐,边玩边吃、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当正餐。
  (五)懒惰,不按时完成家长教师布置的工作、孤僻,不善与人交流。
  三、预防及矫正对策
  (一)学校与家庭的共进
  家长、教师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奋斗目标,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努力做一个人见人夸的孩子。
  学校、家庭配合,双管齐下,教育学生明白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展开一些同学间的评比活动,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增强意志,克服困难的决心。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影响教育孩子。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
  (二)学校与家长的示范及纠错作用
  家长讲文明语言,做文明动作,给孩子做表率,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留心孩子的交际范围,了解与孩子结交的伙伴的品行。制止与品行不良、染有恶习、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孩子交往,正确指导交友方法,介绍一些或给孩子讲一些名人交友的故事,推荐一些有关描写高尚友谊的书籍。必要时选择新的环境。家校沟通,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观的教育,与学生心目中的时髦形象、粗俗下流语言形成对比,内心形成共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思想。对于交往不良犯了错误的同学,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决不能采取粗暴简单的方法,把学生再次推向错误的对立面,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陷越深,最后到了不可归正的地步。家长、教师必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进行感情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内心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痛改前非。
  总之,坏习惯形成容易改掉难。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是家长、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家长要抱着“打持久战的思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教师要关注孩子的精神文化,关注孩子的家庭亲戚沟通,关注孩子的学校生活,专心对待工作、细心解决问题、把爱心献给学生;工作中:细调查、多研究、勤处理、多耐心、讲道理、讲方法,努力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参考文献]:
  ①张永君;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②焦敬芝;如何改正小学生的坏习惯[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年13期
  ③李艳;浅谈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年12期
  ④刘锌;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⑤孙丽萍;小学低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⑥胡永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与对策研究[J];《石油教育》;2007年06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72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