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以“疑”为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云

  摘要: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要让全体学生都能自始至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质疑;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79-1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创设质疑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1.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动机是指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因和力量。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因此激发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在教学中可以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平衡”,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迫切学习的欲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我们的教学必须克服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少数学生学习,多数学生当陪客的倾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要使学生善于想,这除了靠教师的启发点拨外,更要靠教师去“激励”、“促动”,促使学生去动脑想问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可是,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
  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会质疑。
  三、明确目的,处理质疑、释疑的关系
  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如果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老师起组织作用,得出正确结论必然会产生更深刻的效果。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这种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了学生间的合作研讨,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研讨中,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质疑
  1.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讲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现。第三,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第四,要防止时间不够,学生“问”一无所得,或尚未“解惑”,流于形式走过场。
  2.对象控制。质疑问难要面向全体学生,“好、中、差”兼顾,尤其要鼓励差生质疑。学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问,这样得不到及时补救,以后问题越积越多,更无从问起了。
  3.范围控制。要保证质疑问难的质量,既要拓宽内容、范围,又要进行范围控制,不能漫无边际,要做些思维方向的引导,让学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学的知识点上。实践证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措施。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916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