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面向全体 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子龙

  一、激发兴趣是表现音乐的前提
  (1)掌握心里激发兴趣。大多数孩子好动而不好静,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因此我们教师要采取充实、丰富的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活泼新颖、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注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将知识性、趣味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并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他们进入这种情景中。
  (2)以“动”激情。儿童天性好动,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动或边欣赏音乐边动作。这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动作的伴随是儿童认识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快乐的最有效的途径。对活泼好动、感情外露的儿童来说,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当音乐刺激孩子听觉,并且在他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孩子便会“动”起来。这样的“动”是孩子内心感受音乐的深化和升华。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肯定自己、表现自己。
  (3)儿童好奇心强,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事物很感兴趣,容易引起注意。我们每次上新课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观看图片、小电影、小动画或创编小故事等吸引他们,引起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会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投入到音乐的学习和表现中来。这是音乐表现的开始。
  二、只有用心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才能更好的表现音乐 学会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是走进音乐的第一步。指导学生用心去聆听、感受、体验音乐,领会音乐的内函,是学习音乐、表现音乐的前提。只有掌握了音乐所表现的主线,才能自如地进行表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大量的聆听范唱、欣赏、聆听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让他们对音乐逐步产生学习的欲望、表现的欲望。使学生感觉到学习音乐、表现音乐是一件很有趣、也很容易的事情,音乐课也成为他们非常乐意上的课。
  三、科学的训练方法是音乐表现的基础
  刚入学的小学生在唱歌方法这方面还是“一张白纸”,他们认为大声喊唱才能把歌曲唱好,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改变这种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指导、训练学生。
  童声歌唱训练中应着力于头声发声法的练习,变“喊唱”为“轻唱”。这样的歌唱,音色才能柔美、丰富,音质清晰、干净,发声状态轻快、灵巧,强弱变化自如,声音明澈而不“喊唱”,柔和而不虚弱。低年级学生从小掌握“头声唱法”和“轻声唱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让儿童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获得一个美好的嗓音,感受音乐的美,使他们在音乐课和歌唱表演中能向人们展现美好的声音形象。
  (1)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让学生认识大声“喊唱”是不是一种好的歌唱习惯。学生通过“喊唱”和“轻唱”的对照、感受,都能认识到“喊唱”并不“好听”。然后,有选择的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2)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在唱歌时对同学们加强集体观念教育,让学生体会到班级唱歌就是一个整体,就是一个合唱队,要求整齐统一。(3)解决“喊唱”的问题,关键还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喊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危害性。引导学生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优美、悦耳。
  “轻唱”法是一种先解决音质,然后逐步解决音量的发声训练方法。首先训练良好的气息支持,采取有趣的方法,如模仿“吹蜡烛”、“闻花香”的方法来掌握唱歌中的呼吸方法。进而指导学生用“头声”这种“高声位”进行歌唱,逐步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
  四、节奏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音乐表现更丰富
  节奏感和音乐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经常听模节奏、编创节奏,结合小打击乐器的节奏和伴奏的练习,增强学生内心的音乐感觉,使学生歌唱中的乐感更准确、更富有感染力。在教学活动中这样经常性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参加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建立自信心
  鼓励学生人人参加音乐活动,段练他们,建立起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在学唱歌曲和聆听音乐时,用身体语言、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可安集体、分组、个人等形式表演。特别是个人表演作用更大。每学习完一首歌曲都要请几位小“歌唱家”上台给同学们展示,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进行表演,轮流进行,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地,课内外的歌曲匀可。这种活动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又是面向全体、面向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和段练的机会。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态度观看每个学生的表演,并且要不断的进行鼓励,特别要鼓励那些“胆小”不敢上台的同学,他们只要有一次表演成功了,就是非常大的进步。在教学中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每个学生,他们进步了,我们的教学也就成功了。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很多因素,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模索、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把握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改革出一分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57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