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弱智儿童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淑萍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90-01
  心理弱智儿童由于思维缓慢,想象贫乏,认知能力差等等缺陷,而导致他们劳动能力、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很差。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节奏的提高和加快,社会对人们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变化也越来越大。弱智儿童要适应社会,回归社会主流,让他们成为残而不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劳动、生活、自理能力。
  一、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弱智儿童能力的培养
  弱智儿童大脑皮质易疲劳,易产生抑制状态,因而对事物都没有兴趣。寓教于乐能促使他们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使他们感知灵敏,扩大思维,增进记忆,以形成能力。
  例如学习布置餐桌,教师可先对学生进行引导,如问学生每天吃饭都是谁布置餐桌啊?你们会不会布置?等等。他们会七嘴八舌地说:“都是妈妈布置;我没布置过餐桌”。教师接着说:“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我们来帮她分担好不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布置餐桌。”学生说:“好!”于是新课出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起来了。教师让学生学习布置餐桌,从搬椅子、擦桌子、布置碗筷、上菜、盛饭都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一步一步,顺利的进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布置餐桌的任务,别提有多高兴了。
  通过寓教于乐式的教学方法,克服了课堂上死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对弱智儿童,更是行之有效。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了知识,也使学生慢慢掌握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在劳动中,促进弱智儿童能力的培养
  弱智儿童由于心理缺陷,使他们做事没有规律,有头无尾,物品也乱扔乱放,不讲卫生。劳动时三个一堆,五个一伙,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为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良的劳动品质,我们做到了在劳动中,多加强学生的培养和训练。
  例如:初入学时,每天早晨起床后,学生总是二三个围在一起玩,不知道整理床铺,打扫房间。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做了示范,把一个房间打扫得既干净又整洁,然后组织学生参观,把经过整理的房间和没有整理的房间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哪个漂亮、美观。然后再给他们讲劳动的要领和必要性。接着举行一次劳动竞赛,看谁把房间打扫的干净,床铺整理的整洁。通过一比一赛,一下子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显然房间、床铺也就整理的工工整整、干干净净。
  这样通过在劳动中反复强化训练,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了学生爱劳动、爱清洁的优秀品质。
  三、在实践中,促进弱智儿童能力的培养
  弱智儿童由于长期脱离社会,脱离实践,很多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不到应用,久而久之,他们便淡忘的一干二净,预期效果很差。
  我曾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弱智儿童中,有的儿童没有进过商场,有的儿童没有花过钱买过任何东西。这对他们今后走入社会,独立生活很不利。因此为了培养他们独立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我们决定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生活。
  例如:在学习数学的元、角、分的认识和换算时,为了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到实际应用,我们把学生领到了百货商场,进行实际锻炼。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学生兴奋极了,都争着、抢着要买东西,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教师讲了元、角、分的认识,讲了它们的换算关系。教师讲的投入,学生听得认真,效果显著。然后来到柜台前,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发了一些整钱和零钱,让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去买自己喜欢的食品。经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很快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并亲身体验到了元、角、分的用处。
  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实践,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提高了弱智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适应能力、应用能力、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
  由此可见,弱智儿童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他们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又不能只单单局限在课堂上,应该让弱智儿童在快乐中、在劳动以及实践中达到能力的提升。只有当他们具有一定的生活、生存的能力,才能使他们不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责任编辑 李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86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