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郭爱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现代教育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实质是教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识规律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激发探索欲望,引起注意,调动情绪。学生由好奇到怀疑,唤起了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时,教师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口渴难忍,八戒找水没找到,却抱回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满脸不高兴:“哼,西瓜是我找回来的,应多分一些,最少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切八分之一给你,怎么样!”八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吃西瓜时,八戒拍着脑门大声说:“嘿,嘿!我真傻!”听到这里,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心中的疑团也就喷涌而出:“猪八戒吃的西瓜是不是最多,为什么?”“为什么猪八戒吃西瓜后直说自己傻?”“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呢?”通过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引入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以上我们也不难看出,良好的情境设置,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形成对问题探索的强烈欲望。
  二、倡导多角度思考,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三、设计开放性习题,拓展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手段来实现,在应用题教学中注重开放性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较佳途径和操作性很强的切入点。适度引入开放性应用问题,能冲破传统应用题具有的封闭性限制,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的习惯,发展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出示一块正方形的纸板(要学生准备一张正方形纸),对学生讲:这是一块“智慧板”,要画一条直线把它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谁能想出十种以上不同的方法,我就把这块智慧板送给谁。这时学生感到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开始时,学生在自己的正方形纸上画画、折折,他们只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地思考,想出上下对折、左右对折以及沿着相对顶点的直线对折等方法。再往下分,学生就感到困难了,纷纷陷入了沉思。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观察:“你们发现所画(折)的直线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发现所画(折)的直线都通过中心一点。再让学生经过多次试验,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喊了起来:“啊!通过这个交点的任意一条直线,就可以把正方形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这样开放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
  从不同的角度积极主动地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创
  造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求异性和独创性入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教学素质。
  (作者单位 福建省石狮市湖滨林边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89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