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学习环境.要想设计一种符合学生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我们必须先要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学习情境?从现实的情况看,就数学学科而言,学生的兴趣越来越小,学习方法也较差、兴趣低下、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教师对数学教学也十分头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行之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本地全是少数民族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多数学生进中学时汉语表达能力还很差,因此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极差。在小学时就对数学很排斥,上中学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扩展延伸、知识逐渐深化,数学学科中:知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数字到字母代替数,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抽象。本地经济、文化落后,自然条件差,人们对文化修养要求不高,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对学生影响大,近几年就业难度加大,多数学生没有继续读书的想法等等原因,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低下,没有学习动力。下面本人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学会交流、反思学习情况等方面对本地学生如何学好数学学科展开讨论。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你就迈出了学好数学的第一步,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学习和拜读了许多教育专家的理论文章以及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从老师做起,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做到:
  (1)摒弃传统的师尊生卑的道德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者。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培养学生的意志和自信心。要让学生学会胜不娇、败不馁的开拓进取精神。
  (2)摒弃以往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个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数学”,还要使学生“会学数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体会创新和发现的快乐,让学生保持对数学长期的兴趣。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教学的直观性与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预习:预习是上课前对将要学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 ,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掌握听课的主动权。由于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尝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预习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本地大多数学生平时没有预习数学的习惯,多数数学老师往往忽略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没有在学生当中营造出预习的环境。教师应认识到预习在学习当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和掌握好的预习方法,还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预习数学需要我们既要动脑思考,还要动手练习。概括起来,数学预习就是“一划、二批、三试、四分”。以“方程和它的解”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习方法。“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如“已知数”、“未知数”、“方程的解”、“解方程”几个基本概念,以及提示内容。“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判定2y+2=4y-1与2x+5x+8是否是方程,为什么?说不出理由,这时我们可以把疑问注明在此二题旁。“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例如通过预习这节内容,我们可以列出以下知识要求:(1)什么是已知数,什么是未知数,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2)会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3)会列一元一次方程,(4)会检验一个数是否是某一个方程的解。
  预习时对于新课中出现的公式、定理要弄清来龙去脉、对计算方法加以练习、对实际问题加以分析理解、善于观察比较发现共同点与不同点,对于新课中出现的难点加以注明,通过这样的一种预习方法,学生就明白了本节课中学习的重、难点及学习目的。
  课堂:课堂四十五分钟,对每个学生来讲都是公平的。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收获却不一样,有时差别甚至很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他们在课堂内的四十五分钟里,往往学得很被动。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由此可见,忽视课堂的四十五分钟,结果只能是得不偿失。
  学生必须明白,课堂学习是解决学习困难的有效途径。而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首先,上课前要尽快将自己的思想转换到本节课的思维上来,并准备好有关本节课内容的疑虑,以便听课时及时抓住重点。其次,要准备好上课工具,随时备用,防止因找不到工具而出现跟不上老师上课节奏的情况。再次,要把预习过程再清理一遍,使自己的思路能完全跟上甚至超出老师的节奏。 在教师的指导、启发、帮助下学习,就可以少走弯路,减少困难,在较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数学知识,所以课堂学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才是真正的主体,要求学生做到“看”“听”“思”“记”多数在教学中只注重自己教,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预习情况,合理安排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观察、思考,要知道“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屋次掌握,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考才会学习。
  俗话说得好“好记心不如烂笔头”,但本地大部分数学教师没有要求学生记笔记,课堂上学生也没有记笔记的习惯且记笔记主次不分、凌乱不堪。应要求学生学习记笔记的好习惯,教会学生作笔记的方法:(1)服从听讲,结合教材来记录、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难问题、记解题思路、记教学时所补充的内容。(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课后:(1)复习:复习就是把学过的数学知识再进行学习,以达到深入理解,融会贯通,精练概括,牢固掌握的目的。但是本地学生没有复习的习惯,这就要求老师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复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复习方法。为此应要求学生每天浏览教材中所学习的内容及笔记,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记公式、定理及时解决存在的知识缺陷与疑问。对学习的内容务求弄懂,切实理解掌握。如果有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索,还得不到解决,则可与同学讨论或请老师解决。(2)作业:本地学生较贪玩,课后常常急于完成作业,作业对他们是一种负担,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作用。在学生经历复习过程后,然后完成作业,再反思。适当地多做题,要想学好数学适当地做一些题是必需的,从基础题入手,以教材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由浅到深提高难度,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让学生在解题时做到精力集中,思维敏捷。
  3学生学会交流
  数学学习是一个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加工交流信息的过程,每个同学都要学会如何与老师交流,如何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解决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在听老师讲解时,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老师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的疑虑,当堂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给学生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期间,教师应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高效讨论,在思维交流中加快学生信息加工的过程。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加强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好同学要积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虚心地请教,不放过每一个不理解的问题。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点内容外,要想学好数学,还应多做题,尤其是做一些比较经典的有代表性的练习对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这有助于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能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很快进入最佳状态,在必要的时候就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平时所养成的解题习惯就越能发挥重要作用。
  4培养学生随时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过程,反思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是自我评价的方法之一。只有通过不断地对自我进行反思,我们的学习才有进步。作为老师应给学生充分的反思时间,并对反思结果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学生反思的能力和自觉性。同时教师也要做到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综上所述,要学好数学,我们必须重视一再强调的三个环节――预习,听课,课后巩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课后复习,有质有量的完成作业。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较快的一个阶段,我们必须在这一阶段培养起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这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罗琳.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6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