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城乡一体化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肃强

  摘 要:城市与乡村有差别地发展,造成了城乡失衡的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就是要从整体上统筹城市与乡村,破解二元分割的格局。要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三个目标,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改变城乡发展局面;要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城乡一体化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户籍制度改革;公共资源配置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49-02
  传统城镇化是城市对农村吸纳的城镇化,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这种城镇化模式已被实践证明不可持续。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阶段。党中央指出新型城镇化是以工业促进农业发展,以城市支持乡村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要充分重视城乡规划,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均等化,积极扩大就业市场,突出城乡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城乡一体化的议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究。有人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工业城镇与农村工业方面的一体化发展。也有人则认为,城乡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能够有益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人指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不仅强调空间分布上的城市与乡村、产业布局上的工业与农业、人口结构上的市民与农民上的整体概念,而且强调城乡规划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上的整体概念。
  笔者以为,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城乡人口比例的不断增加,城镇面积不断地扩大,从城市到乡村实现产业结构、居住环境、就业条件、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转变,这些变化是缩小差距的转变。要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就需要达成以下目标:一是至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通过各类产业发展、就业改善计划、住房建设保障、医疗养老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农民市民化,让全体老百姓真正过上美好生活。二是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积极发展工业与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与品位,吸纳更多人口居住生活。三是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要求,找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最佳结点,兑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坚持走可持续的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使城乡一体真正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一、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进城农民工的市民化待遇
  我国户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活跃。特别是农民进城务工,已是一段时期重要的社会现象。生活工作城镇化,但身份却没有城镇化。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其过去的社会制度功能,已然走到了尽头,人为地约束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改革现有户籍政策,使农民的身份也进城,实现城乡人口合理、自由的流动,并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的市民待遇势在必行。
  当前,解决进城农民的市民待遇、使其在城市安居乐业,面临的突出难点有以下两点。一是住房问题。目前城市房价远远超出农民工的实际负担能力。实行保障房制度后,表面上看许多地方都声称对外来农民工一视同仁,但流入地不愿与外地人分享城市的福利,故实际上很难落实。二是农民工在农村的土地和住房难以成为他们真正的财产,农民的土地缺乏市场化的退出机制,不能通过变现土地和房屋支持他们在城市安家落户。进城农民一旦落户城市,在农村的承包土地就会被收回。(现行政策规定进入小城镇落户的农民农村的土地不准收回,但这项规定一方面对农民的落户地点进行了限制,另一方面在许多地方得不到执行。)同时,他们在农村的宅基地由于没有完整的产权,不能出售给社区以外的人,导致住房价值大打折扣。这不仅大大阻碍了进城农民工向城市的健康稳定转移,而且造成土地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民进城后无法落户安居,挣钱后就回村建房。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农村,每年常住人口以1.6%的速度减少,与此同时,农村宅基地却没有减少,而以1%人速度在增加。数据也表明,农民建房一年就会占土地两百万亩左右,投入建房的费用高达数千亿元。这其中,有许多进城务工农民,回村建房又常年不住,农村有大约25%的住房常年没有人居住。同时,进城农民工能够租、买单元房的只占12%~15%,大多数进城农民工住在不合卫生条件的地下室、简易房中。
  因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加大城市保障房特别是廉租房建设的力度,切实将进城农民工真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的范围。二是加快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并实现城乡住房制度的统一,以使进城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通过退出土地和出售农村住房获得在城市安家落户的原始资本。同时,取消农民进城落户收回农村土地的规定和做法。三是积极地改革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与完善城乡居民均等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切实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服务,其中最为迫切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完善基础教育体系,实现进城农民工子女有权利、有条件享有公平的教育服务。
  二、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党中央对三农问题极为重视,历年都以中央一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各级政府也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用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义务教育、养老保险、社会救助方面的投入也持续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乡差距拉大的态势并未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随着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障水平、养老待遇水平的不断快速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更大了。在社会各类矛盾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城乡差距又体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服务之间的差距。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约为3.3:1。考虑到农村居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0%以上,农村服务支出的差距远远大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这差距可能是5:1,甚至到6:1。全国东中西部之间的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经济社会上的差距,在某种程度都会反映到地区城乡之间的差别上来。就各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来看,东中西部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现实差距并不是非常大。但差距出现在中西部农村与东部沿海农村之间。所以,需要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改革与发展。同时,推进全国农村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这不仅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而且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这要调整政策,注重公共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一是延伸公共设施。将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硬化、清洁供水、网络通信、垃圾综合处理、污水处理等要向农村延伸,特别是公交系统要延伸到村庄,让农民能有便捷的交通,享受公共财政提供的服务。二是教育服务一体化。农村义务教育方面,要有新的保障与突破,乡村的师资建设有新发展,缩小与城市的差距。义务教育的成果要得到巩固,并且要有质量的提高,各类经费与政策要到位,义务教育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对于困难户子女,让他们有读书升大学的机会。行之有效地改善农村学子的营养状况,促进城乡综合教育发展。对于农民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并逐步实现免费,让每位在村庄的农民都至少掌握一门劳动技术,为自身发展提供知识支持。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问题,要不断完善与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民保障标准与水平,缩小农村与城镇之间有的差距。坚持大病住院保障,兼顾门诊医疗保障,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健全网络服务,为农民提供好妇幼保健,逐步提升住院体系。四是实现城乡养老一体化。城镇养老与农村养老之间的保障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快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与国家补助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农村养老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标准水平,逐渐与城镇职工养老接近。五是文化服务一体化。虽然农民生活文化方面正在向城市看齐,但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形成农民愿意接受的文化服务体系。同时,重视城市农民工的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三、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0%,据此保守估计进城农民工及家属有近两亿人。近年来,我国在改革户籍制度、实现进城农民化待遇方面虽有举措,但进展缓慢。这种所谓“假城市化”的问题不解决,依靠二元结构推进城市化的体制就难以打破,通过损害农民利益发展城市的格局就不可能破除,也不可能发挥城镇化、工业化对农业和农村的带动作用。现在城市的农民工大多是80、90后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完全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追求平等的意识强烈,如果只让他们在城市工作又不使他们融入城市,将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同时,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许多资源处于沉睡状态,开发利用远不及城市,合理开发与发展农村就有较大的机会。优化农村投资,大力发展农村,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释放发展能量和活力,推动农村与城市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一是加快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规划要对接,要有长远的规划。城区与农村要有通盘考虑。城乡土地要统筹规划发展,工业区、商贸区、休闲区、生态产业化区要合理安排。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城乡两种规划的局面。城乡进行整体布局,经过若干的努力,城市与村落空间布局,人居生态环境,人民的生活质量等,一定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二是产业布局一体化。产业布局不仅考虑到城市工业的空间分布,而且也要考虑到农村产业的分布。统筹农村产业,第一产业、工业及服务业都要放在城乡统筹之内,实现产业与产品的对接发展。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加工生产城市超市所需要的农产品。三是城乡就业市场一体化。由于产业的限制,乡村就业机会不多。这就需要加快城乡对接的人才市场建设,为农民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引导农民外出就业。同时,排除招聘就业不同待遇,对农民也要同等看待,不应提高农民的就业门槛。要为农民务工经商创业提供较好的政策环境。改善农民工就业的条件,特别是社会保障方面的条件。比如,尽快实施农民工保险转移接续办法。
  参考文献:
  [1]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调查报告[EB/OL].http://www.docin.com/p-230331778.html.
  [2]熊安静,胡木春,杨洲.强化省域统筹形成各具特色――海南争创特色城镇化实践范例的思考[J].今日海南,2013,(7).
  [3]郑新立.从六个方面促进激发城乡发展[EB/OL].腾讯财经,http://finance.QQ.com,2008-11-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642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