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而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是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中的重大突破。为此,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2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对于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作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为此,我提出了几点创新教学方法的思考意见,供小学教师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唤醒创新意识
  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环境。只有在民主、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最佳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阿基米德定律的产生,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都说明只有在身体机能相对放松的前提下,才能让创造的潜意识自由驰骋而取得成果。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善待学生的独特解法,容忍学生的“出格”想法(灵感和创造常常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切忌造成师尊生卑的局面。期待肯定,是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师应坚持正面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成果,哪怕是错误的结论也要热情称赞他的不倦努力及某方面的优点,鼓励其不断探索。
  二、创设群体互动的空间,点燃创新火花
  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教法”,其本质是“以学生为本”,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把学生真正看成是学习的主体,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创造者、一个天才、是一个值得尊重的具有思维权利的个体,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小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我们教师要做的工作是点燃其创新与智慧的火花。
  三、引导自主实践探索,展露创新锋芒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刻意包装,让学生觉得教学是神秘的事,学生过分相信教师,相信书本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味服从教师、书本,这样不利于个性发展。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开放,带领学生揭开教学面纱,让学生投入其中,将权力下放,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探索,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逐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或暗示;学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师绝不代替,永远不要用最容易的方法去解决学生学习中的争论,把有争议性的东西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想办法解决,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很优秀的。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往往死记公式。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发一个硬纸板圆柱形学具,首先向学生说明本课研究目标,然后让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其间,我观察到学生动手剪的剪,分的分,讨论的讨论,推导的推导,每个学生都投入了进去,从不同的基础、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他们的汇报中,几乎每组都得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侧面积+底面积×2。唯有一组认为圆柱的表面积还可以用2πr×(h+r)来求。开始教室非常安静,片刻之后,这个问题就像一颗“炸弹”抛了出来,同学们议论纷纷,显然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是其他组没有想到的。我不但没有批评这组同学,而且高度评价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并且及时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最后达成一致意见。这种做法不但是合理的,而且是有很强的独创性。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给每一个学生尽量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在自己活动的天地里自主参与实践,那么,我们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给予他们更多的发现科学的时机,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尝试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也让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和创造。
  四、加强实践操作训练,鼓励大胆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要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可见,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留意身边的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学生只有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创新。
  五、巧妙布白,进行知识再创造
  布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是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要有韵味,关键是把功夫用在点拨上,在教学中重视给学生留下再创造的广阔天地。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一内容时,我先问学生:“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后小数大小会变化吗?”学生都说当然会。我紧接着问:“会怎样变?请大家动手操作、分析、讨论看谁的发现最多。”结果,学生不仅自己发现了从小数点往左或者往右移动时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发现了小数点如果先往左(右)移几位再往右(左)移相同位数小数大小不变的恒等规律,进一步通过逆向思维得出把小数扩大(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计算方法及小数先扩大(缩小)再缩小(扩大)相同倍数的计算规律。这样不仅能学生牢牢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其多向思维、敢于创新的能力,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个例子,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自奋其力,自求其果,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乐趣,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效果。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教育我们:“学生到学校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越来越聪明。”总之,要想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就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要有全新的观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给予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的喜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746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