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良好习惯为幼儿健康成才奠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辛妹

  培养小班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是幼儿园的生活卫生教育内容之一。很多家长认为幼儿四、五岁的时候做事缺乏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因而出现包办的现象。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加以干涉,只需有意识地。培养和引导,幼儿也可以慢慢地学会按计划游戏和学习。小班孩子的可塑性大,培养其良好的自觉性是我们的首要工作。但我们也发现部分幼儿在幼儿园里很听话。可到家里却变了个样子,样样都依赖于父母,出现了与幼儿园相反的行为。
  一、孩子在园与家中睡觉的表现
  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上课等表现外,对孩子的睡觉也很关心,为此曾对班中的二十名幼儿进行观察与研究,发现:十一个幼儿睡觉需要家长帮忙脱穿衣服,而在园中孩子都能自己脱衣与穿衣,睡觉不用陪伴。针对班中的情况,在园与家睡觉方面的表现,其中对一名幼儿进行了详细的个案分析。
  林林,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平时家里只有他和妈妈两个人,母子俩的关系非常好,其在午睡方面表现情况较为突出。在园睡觉情况:当小朋友都已经安静地睡了,林林会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做一些小动作,一会儿偷偷地从床上爬到地板上,一会儿拉隔床小朋友的被子,一会儿把被子塞到床上的缝隙里,有时他将自己蒙在被子里,伸出一个小手做打枪的动作,嘴巴里不时地发出“哒哒哒”的声音,很有一股掩耳盗铃的味道,真是让我们好气又好笑。对此我进行了相应的教育与引导,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效果不大。
  家中睡觉情况:(注:1号代表教师,2号代表林林的妈妈)1号:林林,在家里怎么样?2号:唉!(林林妈妈一脸的无奈)1号:他在家里睡觉是怎样一种情况?2号:很顽皮,有时把被子裹在身上,钻在被子里玩;有时在床上跳来跳去,很难安静下来;有时还要在墙上画会儿画,写会儿字才去床上睡觉。1号:那你们有没有对林林进行适当教育?2号:有啊,但没有什么效果啊!特别是我说的基本不怎么听的,有时叫他睡觉,他还想着看电视什么的,一说他,就往被子里一钻。他在家里估计只有见他爸爸有点怕。他爸爸在家,叫他睡觉,他总是乖乖地去睡觉了,而且很安静,都不像平时的他了。1号:林林,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2号:早上7点多起床,晚上8点多睡觉,有时看电视还会睡得晚些。1号:那你晚上陪他一起睡觉吗?2号:嗯,一是他还小;二是他太顽皮,不看好,怕他跳来跳去,摔着了。1号:我们发现他在学校里都自己穿衣服,家里怎么样?2号:这点真不错,自己会穿脱衣服,就是拉链的衣服还有点不会,衣服和被子他都会叠的……(说到这里林林的妈妈一脸的喜悦)
  调查分析:林林是个聪明的孩子,他自己学会叠衣服和叠被子,可是太顽皮了。就像睡觉一样,林林早已经养成了习惯,爸爸因常不在家,所以林林对爸爸还是有一定的畏惧感的,爸爸说的话他还是听的。而在幼儿园里,由于是新的、陌生的环境,林林有点拘束的,可林林容易受外界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与林林妈妈的了交流,在林林妈妈的共同配合下,林林在睡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
  二、幼儿在园与家庭中的表现差异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庭表现不一样,经常让家长很苦恼,本来在幼儿园表现很好的孩子,家长却说在家很“淘气”“不听话”。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我们共同的心声。而在对孩子进行相应的指导前,我们要了解幼儿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
  (1)孩子的心理特点。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对集体生活充满了陌生与恐惧,对家长具有强烈的依赖心理。孩子在家时,心理上产生一种放松的感觉,而幼儿园属于集体生活,都是从集体出发,与家里的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
  (2)不同行为的分析。幼儿在园与同伴生活在一起,存在着榜样的映射作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谁也不甘落后,尤其是当教师表扬某个幼儿时,就会激起其他孩子的表现欲望,在教师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下,孩子们在幼儿园表现得相对出色。而在家里部分孩子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孩子在家时有的任性、撒娇,有的不善交往。
  (3)家长的原因。有时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事情,自己却并没有做到;过分溺爱孩子,保护过多,对他们放松原则性的要求;忽视了家庭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致性等。
  三、正确引导孩子,培养良好习惯
  (1)正确地爱孩子。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讲是在爱孩子,可实际上却是害了孩子,特别是部分爷爷奶奶。因此,家长既要爱孩子,更要负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孩子正处于各方面的发展与模仿中,放开您手的束缚,用爱的眼睛关注,给予您肯定的眼神。
  (2)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在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如:电话,家校路路通等)及时地反馈与了解孩子情况,积极地与家长配合,家长也要鼓励相信孩子,让其感受到对他的期望,正确引导教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3)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家园要相互配合,家长要及时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和生活常规,孩子回到家以后,不能放纵,应适当约束孩子,持之以恒,使孩子把老师、家长的要求变为自觉的行动,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
  (4)利用孩子的心理特点,请老师帮助教育。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孩子期待着老师和伙伴的认可。家长可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特点,把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客观地反映给老师,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双方互通信息,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与肯定。
  总之,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自觉性的培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共同合作,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理解和了解他们,让孩子从心理、身理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05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