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新媒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给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何利用新媒体为高校党建工作注入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本文对新媒体的影响展开调研,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新媒体的影响进行剖析,并对今后如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 党建 创新
  近年来,新媒体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丰富的传播内容和独特的传播方式受到了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高校大学生的热烈追捧。新媒体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不仅是机遇,也是挑战。所以在本文试图通过从大学生的新媒体接触的问卷调研情况出发,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创新的探索性研究。
  一、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比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的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的特点主要有交互性、兼容性和即时性。所谓交互性就是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多元的,传统媒体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都是单向传播,而新媒体则可以通过多向、互动的形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接受者也可以成为传播的控制者。所谓兼容性主要是指技术的兼容。当下出现的诸多新媒体,大部分都是将数字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出来的。即时性主要指时间和空间对信息传播的约束作用越来越小。只要有设备和传输信号,信息就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让广大民众获得即时信息。
  随着互联网、微博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中的普及①,以及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变,传统的高校党建工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正是因为新媒体的交互性与即时性等特点,使得信息化时代下新媒体的运用日益广泛,特别是深受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们欢迎。面对新媒体背景下,各种信息传播与舆情变换,这既给现阶段中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也给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工作带来挑战。新媒体便捷传播的特征给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所以因势利导利用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力量,同时也要注意如何规避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冲击。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以下两个主要影响:
  其一,由于新媒体的舆论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互动的,社会公众即时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就不同于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因而使得高校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公共事务的讨论。那么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与党建工作组织创新有了更强的双向互动。
  其二,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再也不是仅仅局限于报纸、电视、广播狭小的范围,网络与手机等新技术支撑信息、谣言等地全面传播,并且在信息的传播速度上有了一个飞跃的提升。使之能够在较短较快的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么新媒体背景下党建工作要占领大学生舆论高地,必须利用新媒体的力量,避免新媒体的双刃剑的负面冲击。
  在下文中我们将通过松江大学城地区在校生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新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影响。
  二、对新媒体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本文这一部分本课题进行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建组织创新的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本课题与以往基层党组织工作研究不同,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然后在这一部分对有效样本的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性汇总分析。我们通过在本校发放了1000份调研卷,回收的有效样本238份。这238个样本中有男生74名,女生164名;大一学生有99名,大二57名,大三为55名,大四12名,研究生15名;其中按照政治成分划分有共青团员202位,党员26位,其余群众10名。
  通过这些样本足以来管中窥豹,让调研数据在整体上来展现出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水平,以及大学生对高校的信息传播格局的影响以及其对主流舆论包括对党建工作的思想动态。
  表1 新媒体调研指标总体得分
  注释:表中数据为指标的得分汇总。
  表2 党建工作调研指标总体得分
  注释:表中数据为指标的得分汇总。
  从调研的关于新媒体认知广度的问卷结果来看,238人有120个答案,可见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分歧很大。从表3中占比前十个答案来看,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应该是较为全面的,在新媒体认知广度的频数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心中有至少3个以上的新媒体形式的存在,而且基本都能能够认识到新媒体的基本形式。表明新媒体已经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在大学生选择新媒体动因中有128位同学选择了A(方便快捷)项。在大学生对新媒体信任度一项中,有187位同学选择了C(权衡不同信息,等待更多报道,加以辨认)这项,占了78.5%,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是有很高的辨别力的,那么高校党建组织创新工作是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
  在“新媒体的加入是否会增加你对党建的关注程度及参与热度”这项调研中,有136同学选择了B(认为或有所增加),可见我们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应该认识到利用新媒体工作的可行性与机遇。
  在“在新媒体下,你认为大学生党建工作该如何进一步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这一项中,有90位同学选择了A项(通过微博、易班、人人网等平台发布党组织的活动和最新动态),占比38%,可见这一项是今后党建工作中值得重视的一个创新内容。
  表3 新媒体认知广度的前十个调研结果   接下来,我们通过调研数据来了解大学生的新媒体背景下生活现状和心理需求特点,并通过数据的更加深入的统计分析来全面分析大学生如何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并分析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结合新媒体的侧重点。
  由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因素众多,所以在这里我们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SPSS12.0进行了数据处理。因子分析法(Factor Analysis)是近年来较流行的多元变量统计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综合分析出多个指标的公共因素;其给出的定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可以清晰地表明新媒体影响下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因子旋转后每个变量因子负荷代表着在系统中作用或重要性程度②,以各个变量目标因子载荷平方与因子方差贡献率乘积作为变量的权重,在一个时间阶段中构成判别对新媒体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影响主要因素的综合指标。
  表4 描述性统计
  接下来我们进行方差检验。方差检验是为了确定主因子个数及其贡献率,并给出了因子特征值和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重。特征值大于1的共有八个,这也是因素分析时所抽出的共同因素数。确定各指标主因子的个数如下表所示,共有八个公因子F1、F2、F3、F4、F5、F6、F7、F8。转轴后的特征值不同于转轴前的特征值。转轴后的特征值为2.373、2.188、1.965、1.540、1.439、1.327、1.302与1.147,累积的解释变异量为63.24%。
  表5 总方差解释表
  注释:提取方法为主成分分析方法
  结合下面的碎石图中,可以看出从第8个因素以后,坡线甚为平坦,前8个成分特征值累积占了总方差的63%,后面的特征值的贡献越来越少。因而以保留8个主成分因素较为适宜。
  图1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影响主因素的碎石图
  通过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对应因子的系数来选择公因子的归属类型,并说明这8个主因子所提取的信息,从下表这些式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F1代表了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广度因素(其中大学生年级高低与触媒程度会造成较大影响),F2代表了大学生对党建工作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学生政治成分有很大影响),F3代表了大学生对新媒体认知深度与信任度的影响因素,F4代表新媒体对党建工作的促进因素,F5代表了大学生接触新媒体的动因因素,F6代表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运用新媒体的影响因素,F7代表了大学生对新媒体优势以及党建工作模式认知的影响因素,F8代表了大学生性别、年级等一般因素对高校基层党建创新的影响。从上面主成分影响因素的碎石图上可以看出前三个主成分占据了35%的解释力度,可见这几方面的因素特别值得在新媒体影响背景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者加强改善力度。
  从这些主成分中,我们可以挖掘出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结合新媒体的侧重点,比如如何在大学生中组织学校党组织的活动,如何将新媒体应用于党组织建设,如何利用新媒体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党建工作内容,如何利用新媒体占领舆论高地都是今后在高校基层党建创新过程中是要特别要重视的。
  三、主要结论与研究建议
  (一)主要结论
  1、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应该是较为全面的,基本都能能够认识到新媒体的基本形式, 新媒体已经充分融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
  2、新媒体的加入会增加高校学生对党建的关注程度及参与热度,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应该认 识到利用新媒体工作的可行性与机遇。
  3、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广度因素(其中大学生年级高低与触媒程度会造成较大影响),大学生对党建工作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学生政治成分有很大影响),大学生对新媒体认知深度与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这三个新媒体影响因素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研究建议
  1、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之外,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需要引入新媒体力量来加强党建组织的影响力。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交锋也更加强烈,在新媒体时代的多元化价值观面前,多元化方价值体系在激烈地碰撞,新媒体交流的泛滥化,导致很多在校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微妙的变化,所以需要在这种大背景下,建立意识形态教育与党建工作的新媒体阵地,在高校基层中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
  2、在今后的高校基层党建组织活动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充分接触高校基层组织。
  做好制度设计,注重师生互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让基层党员成为新媒体党建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分子,让大家自然的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党组织活动,比如灵活运用微博推进高校基层党建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新媒体语境下学生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应与学生的学习这一中心任务和学生成长中的热点话题相结合,真正关心学生成长,提高党组织生活的效率,提高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威信,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与号召力。
  3、利用新媒体占领舆论高地。要加快新媒体语境下队伍建设,形成与新媒体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队伍,并打造很好的新媒体微博、飞信群、论坛、网站等,保持与基层同学的良好的、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将客观、科学与符合党建事实的信息及时与同学进行互动,避免失去舆论高地。
  参考文献:
  [1]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黑龙江教育,2008(11).
  [2]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06).
  [3]李岩.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55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