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帮助孩子充实作文材料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仇海蓉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源,生活的积累是学生写作文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应树立大语文观,重视开源拓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自然,到广阔的空间里去观察、体验,积累素材。
  一、铁鞋踏破又何必――从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中感知材料。
  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也是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式。但小学生观察事物存在着“易受兴趣影响、熟视无睹、观察不细致、不知道按顺序观察”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作经常性的耐心引导。
  1.“司空见惯”中见真情。善于引导学生对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件进行观察,以培养他们从平常事件中发现美的能力,诱发他们心中的某些高尚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如:下雨天家长们冒雨接孩子,这是小学生常见的事,其中包含着父母对孩子无限的爱,但孩子们往往感受不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件事仔细观察,看一看家长们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他们在雨中守候是什么样子?并想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把所观所感写下来。
  2.“新生敏感”处悟思想。善于抓住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引导学生观察,以培养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提高他们摄取材料的能力。有许多新生事物,学生见到了、听到了,但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许多有意义的材料,便从他们眼前溜走了。教师要注意抓住新生事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其中蕴含的思想意义。
  如:区中心办理义务献血宣传活动是以前所没有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宣传人员的宣传方式及宣传内容,了解义务献血人员的献血行为,并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观察了解之后,学生写成的作文内容具体,还有一定的思想意义。
  3.“有意注意”里学思考。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以期引起学生有意注意,加深认识,学会思考,学会积累。
  如:目前出现的“上网热”,许多家庭不仅爸爸、妈妈去学电脑,甚至年迈的爷爷、奶奶也投入到了“上网”的行列。有的学生注意了,思考了,便能写出《我和爷爷畅游“网络”》等文章,但如果学生没有去注意它,这些便不会成为写作的素材。
  另外,还要多注意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准确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对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事物,表达健康的情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经常利用学生做过的、见到过的一些事件,如学生中曾出现的“飞标热”,桌上的“三八线”等事件,引导孩子们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分辨美好与丑恶。
  叶老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效。”要想收到满意的效果,必须长期坚持,形成习惯。
  二、源头活水滚滚来――从课内外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丰富材料。
  无论在热闹的生活中,还是在随意的阅读中,都会有那样的瞬间――因所看到的事物或是文字引起内心的变化,它们会引发我们的各种情感。捕捉它,挖掘它,便是写作的要点。
  小学生亲身经历的事物,比其他事物都更使他们感到亲切,容易染上情感的色彩,所以我们应多让他们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生活,收获真实的材料。
  1.布置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一项,难易适度。学生有了这种直接的生活实践、生活体验后,再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这样学生便能写出《刷碗记》、《第一次使用燃气灶》等情感真实的文章。
  2.建议学生搞一些小养殖,种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养一种小动物等。每天管理它们,观察它们的情况,并做下记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同时,围绕自己喜爱的动植物展开作文,自然也生动具体、富有感情了。
  3.每学期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组织参观、访问、比赛、游览等有益活动。如:访问公安干警,请他们讲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事迹;参加“小小交通警值勤”活动,体会交通警的辛苦;到农村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进行拔河比赛,感受比赛的紧张气氛……每次活动后都让学生谈谈、写写自己的感受。这样多实践、多交流、多体验,学生在作文时自然能有感而发。
  4.和其他学科的教师紧密配合,开展好其他学科中的活动。劳动课有“削果皮”、“缝沙包”等实践内容;美术课有一些制作活动;体育课常组织一些小游戏;思品、社会课中的家访、调查活动也层出不穷……引导学生开展好这些活动,并及时进行过程、感受的记录、整理,既有利于学生学好这些学科,又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充实学生作文的材料。
  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生活充实了,就有了丰富的写作材料。这种原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达到“内容具体”的要求,才能有效防止“无话可说”、“千篇一律”、“空话连篇”的现象。
  三、非继承无以创新――从多种形式的训练中积累材料。
  1.写“连锁日记”。叶圣陶先生说:“一天里头,总有些比较新鲜的知识、见闻和想头,就把它记下来,这对修养有好处,对写作也有好处。”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而写“连锁日记”则更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天由一人写日记,次日教师批改评定成绩后再传给下一个同学。日记内容不限:既可记录生活经历、生活感受,也可单独或接力编故事。一轮后,记各组总分。每个学生在写日记前都能学习借鉴到其他同学日记的长处,体味老师的批语,这无疑是一次较好的阅读和学习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有困难时,同组的同学可以给予帮助。因为每个人的作文都和全组的荣誉连在一起,故学生写得格外认真。此举,既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作文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认真作文的习惯。
  2.办“自主手抄报”。办手抄报,学生动手查资料、布局、排版、抄写、绘图,既收集了资料,也锻炼了综合能力,同时还积累了生活体验,可谓“一石三鸟”。
  我们让孩子们从自己阅读的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仔细抄写,精心装饰。手抄报的制作全部由学生独立设计完成,内容丰富,涉及中外名著介绍、读书体会、读书故事、读书名言、精美诗文选编等。对孩子们来说,这是一次快乐读书的耕耘与播种,这是一次对读书快乐之情的淋漓表达,他们把自己的读书体验,用心画出来,用情写出来,把自己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通过这一种活动,既动手动脑,又增长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实现了读写结合,也积累了习作素材。快乐学习,主动积累,事半而功倍。
  3.练“两分钟演讲”。课前两分钟演讲(说话),对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积累写作素材也大有裨益。每天语文课前两分钟,请两个孩子到讲台前说话(人人参与),说话材料来源不限,内容健康即可。这项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扩大了学生的信息量,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心理体验――那些从未站在讲台前讲过话,甚至课堂上都很少发言的同学有了全新的感受。而每个孩子在听、看别人演讲(说话)时又会发现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同学的种种不同表现。这些,无疑在孩子们的作文材料库中又添上了一笔可贵的积蓄。
  丰富的材料积累是写好习作的前提,但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整理、加工材料,建立“材料仓库”,并善于盘活这些材料,让孩子们的作文焕发生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897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