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理论构想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琴 王强 胡敏 张剑波

  摘要:以过程论视角构想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理论模式,认为在学术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之间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即学术训练。一定强度的学术训练是研究生学术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在学术训练对学术能力培养发挥作用的同时,学术氛围将影响着学术训练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学术理论教育;学术训练;学术氛围;学术能力
  作者简介:张建琴(1988-),女,江西上饶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强(1986-),男,河南郑州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省级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项目编号:YC2011-S0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22-02
  随着研究生教育招生的不断扩张,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高素质的学术科研型人才不仅是高校的自身追求,也是研究生个人求学目标的实现,更是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期望。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不仅仅与“学术能力”这一概念有关,还与促成“学术能力”获得的诸多方面有关。
  目前学术共同体普遍意识到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也就与学术能力获得的诸多方面进行过详细论述,但大多学者只是从影响学术能力获得的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这种论述方式忽略了影响学术能力形成的诸多因素,割裂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相互关系,即缺乏从系统的角度论述学术能力获得的理论体系。本文从过程论视角根据学术能力形成与掌握的这一过程线索(即学术理论教育――学术训练――学术能力获得)来构想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理论。
  一、概念界定
  关于“学术”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梁启超先生认为“学术”是指既要学习专门系统的知识,又需要掌握探究学问、发展学问的方法,并将知识和探究、发展学问的方法运用于实践。[1]本文认为梁启超先生对“学术”的界定比较全面,不仅包含了知识成分,还包含学术活动必须的研究方法,更关注到了“学术”的实践层面。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2]这样理解,“学术能力”是一种完全内化于个体中的能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为便于理解,肖川和胡乐乐把“学术能力”分解为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能力、文献收集与整理能力、概念的生成与厘定的能力、做出学术命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对学术前沿敏感的能力。[3]当然除此之外,学术能力还包括学术创新能力。
  “训练”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使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4]因此,“学术训练”是指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以促进专门系统知识的学习,使研究生更好地掌握探究学问、发展学问的方法,提升将知识和探究、发展学问的方法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将“学术训练”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可以从如下角度来进一步阐释:“学术训练”是指将学术理论知识内化并转化为学术能力的中介过程,它是以学术认知和学术操作为中心的一种活动过程。“学术认知”是指对学术相关知识和问题的感知、理解、抽象、概括及问题解决;“学术操作”则是指进行一系列的学术相关活动,并且这些活动是以一定的设计、理论及目标为指导的。
  “学术氛围”是指与学术有关的文化环境和气氛。它影响着在此环境和气氛下的个体的学术活动和行为。
  二、理论构想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学者对研究生学术教育方面的研究越发广泛,主要涉及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学术培养模式、学术能力、研究生课程设置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对促进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和对策。但是,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关于研究生学术方面相关论文的检索结果分析发现,从系统的角度来论述学术能力培养的文章较少,并且以学术能力培养是一个统一协调的过程视角来进行研究的文章几乎没有。本文强调从宏观的角度,把学术能力获得看成是一个由学术理论知识向学术能力掌握转化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体系中,学术训练是主导程序,学术氛围是环境动力。
  根据这个模型,学术能力培养必须包含学术理论教育、学术训练、学术氛围和学术能力获得等基本要素。其中,学术理论教育是起点,最终目标是学术能力的获得。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术训练发挥着主导作用,通过学术训练使所获得的知识不断巩固、内化、升华为学术能力。而在这三者之外,学术氛围对学术训练的功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1.学术理论教育
  学术理论教育是指与学术有关的所有理论知识的教育。理论是实践的指导,离开科学的理论知识,实践不仅变得盲目,而且容易错漏百出。在研究生教育水平上处于领先的美国就特别重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因此,学术理论教育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起点,是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笔者根据知识的功能将学术理论教育划分为“学术规范教育”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两部分。学术规范知识是对研究生如何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规范性约束,主要由规则性内容构成,如学术研究方法知识、学术道德知识、论文写作规范等等。学术规范知识是学术活动科学严谨的前提保证,只有让研究生明确“何为对”、“如何操作”才能保证研究生规范地进行学术研究,也是学术创新的重要前提。“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所必备的知识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生才能做出深刻的、见解独到的学术研究。它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能拓宽研究生知识面的各类知识。只有拓宽知识面,研究生才更能学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本专业的知识,学会用新的综合性的理论来进行研究。“基础理论知识”大致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哲学、方法论、社会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热点知识等。就像马克思所揭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合”的思想一样,人是社会中的人,其一切的人类活动融入其中。学术共同体的一切学术研究也是服务于社会的,因此,掌握社会热点知识、社会学及经济学、哲学方面的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更能激发创新思维。   2.学术训练
  学术训练包含与学术有关的一系列的活动,如论文写作、阅读与整理读书笔迹、讲座、学术沙龙、学术辩论、学术研究、学术汇报、编写书籍、课题等。学术训练的展开主要依赖于导师的督促及研究生个体的自觉。研究生教育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导师制”,研究生教育目前主要是“导师负责制”,因此,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指导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生学术训练的进展。李天鹏等指出:导师在学习交流中引领学术起步、在科研实验中引领学术思考、在论文撰写中引领学术归纳、在交流活动中引领学术拓展、在求职竞聘中引领学术延伸。[5]从上述几个方面可知,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始终离不开学术训练这一环节,足见学术训练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学术训练活动的展开必须通过研究生本人的参与才能实现,因此,研究生个人的学术努力直接影响着学术训练活动的效果。研究生的个人努力主要表现在长期刻苦钻研的意志力、参与各类学术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向导师和他人寻求学术帮助的主动性、和他人进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进行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广泛阅读等。这些努力不仅是从观念上的努力,同时也是行动上的努力。研究生个人的积极主动性不仅制约着自身学术活动的质量,同时直接影响着导师的指导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即导师的教学指导必须通过研究生的积极配合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
  3.学术氛围
  学术氛围是一种人文环境,它能影响处在其中的个体的行为活动。人们是社会中的个体,社会人文环境与学术风气必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说明一个学校非常优秀时,人们总会着重强调这个学校悠久的文化历史与浓厚的学术氛围,这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自明的。在一个充满着浓厚学术氛围的环境中,学生们也会对学术显得更有兴趣,对学术研究会具有更高的价值认同感。浓厚的学术氛围也是促进研究生进行学术活动的隐形动力,它能促使研究生保持一种积极科研的状态,在内心中存有追寻真理的梦想。因此,学术氛围不仅影响着学术理论教育与学术能力的获得,而且更多地影响着学术活动的开展,并且通过对学术活动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学术能力的获得。
  4.学术能力获得
  在流程图中,为了表示它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最后环节用“学术能力获得”来表示,以表明这一过程是完满的。它更多地表示一种理想的期待,即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研究生获得了相应的学术能力。不同于肖川和胡乐乐等将学术能力的分类,此处主要将学术能力划分为学术道德规范的能力、学术研究方法的掌握能力、学术创新研究的能力。学术研究是一种创新活动,它需要人们遵循学术研究应有的道德规范,而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和掌握最终要体现为学术道德能力,这是由道德本身的知、情、意、行构成所决定的。研究生仅仅知道学术研究过程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是不够的,他们必须将这些学术道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学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为,使得学术道德的知、情、意、行相互协调统一。只有当研究生能够将学术道德的知、情、意、行协调统一之后他们才具备了学术道德能力。学术道德能力直接影响着研究生们所做学术研究成果的质量优劣、学术道德是否规范。
  学术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学术能力获得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研究方法是学术研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必备条件和保证。是否熟练掌握学术研究方法直接决定着学术研究能否如期完成、质量水平等。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术研究方法一直是重要的内容,而研究生学术能力的获得也常常通过研究生是否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来测评。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划分有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定量相结合等;从微观层面划分,种类比较多,有纵向研究法、横向研究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民族志法等,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研究方法。
  学术创新研究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学术能力。它是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整合,不仅能够体现研究生学术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学术道德能力水平、学术研究方法掌握与应用的水平、学术活动操作的能力、学术创新能力等,更能体现研究生将这些能力有机整合的能力。从重要程度来说,学术创新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教育中最希望学生能够获得的能力,是最核心的教育目标。
  三、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建议
  根据上述理论构想,在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能力培养时应当权衡学术理论教育、学术氛围、学术训练以及学术能力获得等基本要素,将这些要素整合成一个动态过程。不仅要重视每一要素,更要重视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营造积极浓厚的学术氛围、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促使研究生所掌握的学术理论知识内化为学术研究能力。具体的建议有如下几条:
  第一,学校要重视对研究生的学术理论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中不仅要有规范性内容的强调,更要鼓励研究生拓宽理论知识的知识面,使学生们跳出本专业的知识限制来审视本专业领域内的问题。
  第二,学校要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使导师和研究生在对学术充满崇敬的环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术创作,使他们从内心认同学术研究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学术的热情、对真理的向往。
  第三,学术训练是研究生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载体,是学生检验、修正、应用自身理论知识以及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导师对研究生进行学术指导的必备途径。因此,学校、导师、学生都必须十分重视学术训练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学术训练过程中逐步形成和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第四,学术能力的获得包含学术道德能力、学术研究方法的掌握和学术创新研究能力等。因此这些方面是考核研究生是否具备学术能力的可操作指标。
  参考文献:
  [1]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养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92-94.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里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0.
  [3]肖川,胡乐乐.论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6,(9):1-5.
  [4]方林.新编新华词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650
  [5]李天鹏,李慧,谭继帅.论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学术引领作用[J].研究生教育,2011,(22):37,48.
  (责任编辑:王祝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319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