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莉

   摘要:兴趣在学习中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就可使他们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而培养兴趣的关键在于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保持兴趣的关键在于学生要勇于创新,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物学习;兴趣培养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浓厚,就能保持良好的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器官协调一致,有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生物学学习兴趣也不例外。培养和保持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认真备课,让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有趣的开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推敲,要使导入语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从而为传授新知识扫清心理障碍,这就必须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语。如对初一新生上第一堂课,一般可采用先松后精,即先来段精彩的开场白,讲神秘的奇花异草,动物一些特殊行为及仿生学在军事和民用的发展前景,其间穿插一些生物学家的趣闻轶事。这样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使学生整个身心都融于生生不息、奥秘无穷的生物界之中,学生自然会对生物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又比如,在教授认识一些身边的植物时,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再适当讲述生物的有关常识和与人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面对伸手可触的各种生物,看一看,摸一摸,仔细观察不同生物的外貌,然后提出问题:“你知道它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部分各叫做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很快“进入状态”,保持初始的亢奋情绪,轻轻松松地开始生物学的学习,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生物教学要贴近生活、联系社会
  1.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生物问题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提问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譬如,在教学“树的年轮”时,教师如果能在课堂准备树的切面等实物,并把这些摆放在各小组同学面前,让学生自己观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思考,实现生活经验生物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就在身边,学会用生物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体现了“生物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又如:在学完“植物的新陈代谢”后,向学生提出,“大棚内种植蔬菜,如何提高产量?”让学生分析浇足水,施好肥,保持适当温差、光照,增施二氧化碳肥等措施的理论依据,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习生物的兴趣。
  2.生物教学要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社会热点问题富有吸引力,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例如:在讲述“无性生殖”时,联系“克隆羊”技术,简介“克隆人”的情况。1998年初,美国科学家表示要在短期内“制造”出第一个克隆人,此举引起了全世界对克隆技术的关注和讨论,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都对此项计划进行了批驳。为什么大家都要反对“克隆人计划”呢?引导学生从这一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和希望的困扰与威胁,从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讨论,使学生对无性繁殖的概念及无性繁殖技术的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积极参与实验,让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景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思考、探索,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种子萌发的实验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通过看课本做探究实验,告诉学生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做的实验想法更丰富。然后把后来他们做的实验结果作比较,要他们互相讨论,介绍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让学生在“博览”中欣赏作品,品味成功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陶冶性情,解放心灵,感受到生物学不是一个神秘的难以接近的家伙,利用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快感的的过程,使学生和生物的距离拉近了,使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想学习生物,爱学习生物,这就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学生从开始对各种生物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生物,从而去了解生物,完成生物学的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实践。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保持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生物教学要渗透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能动作用,以促进知识教育,即“以情促知,知情并茂”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情感教育对保持兴趣有着巨大的作用。如定时指导学生开展生物科技活动,制作小生态球和昆虫标本,调查本地生物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带领学生参观生物科技(包括农业科技)实验基地等,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劳动情感等。此外,中学生物学教育蕴含了很高的德育价值,五光十色的生物界、飞红点翠的大自然、栩栩如生的生物标本、引人入胜的直观媒体、逻辑严密的生物学理论、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述、妙趣横生的分组实验、积极进取的课堂气氛、其乐无穷的野餐实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等等,无一不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源泉,从而更好地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兰文杰.中学教育心理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2]王晓芬,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述评[M].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4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