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现化学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备课浅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覃红双

  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一方面得益于教师的优教,另一方面落实于学生的优学,二者相得益彰,才能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是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是教师对学生、教材、过程、情感的整合再认识、再创造并动态地预见生成的过程,只有“优备”方能“优教”,并最终实现“优学”。优秀的备课,行为上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和创新。
  一、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备课的第一要素是“备学生”。备课必须立足于对学生的了解,教师越是尽早对班级学生状况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就越能早早融入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有效课堂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知识应该由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提供建构知识的机会和动力,帮助学生形成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合作学习等。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机”、“兴趣”都无从谈起,再优秀的教学策略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实施。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念。教教材是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第一追求,不在乎课程目标是否实现;用教材教则是把教材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和途径,是有效教学的特征之一。布鲁纳的教学结构原则强调:要教给学生最佳的知识结构,知识再现的形式要适应学生的年龄和认知基础;教材组织要符合经济法则,应教给学生简明、扼要而又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教材;学生要真正理解和掌握所教内容,并实实在在地取得进步和发展。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敢于将知识结构重新整合,要预设教学进程和结果,为各种可能的生成做好充分准备,其中包括精心选取教学内容,确定要达成的教学目标,编排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及知识呈现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围绕重点、难点实现有效动态生成,根据课堂教学情况机智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等等。
  例如,在“溶液”这一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将庞大的知识体系分解为若干知识小块,流畅地呈现,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如其中重要的知识链条:溶液概念的形成――溶液的组成――溶液组成的表达方式――配制溶液,从理论到实践一气呵成,由于知识结构简明,呈现方式流畅,学生理解和操作起来并不困难。实践证明效果很好。这是知识结构整合带来的课堂效益。
  又如,讲到原子结构,难点在于原子形状的空间想象、原子核在原子中的位置以及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有的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建构原子模型,将本来晦涩枯燥的理论变成了一堂精彩的演讲。从阴极射线管到伦琴发现X射线,再到汤姆生发现电子,从汤姆生想象的“面包夹葡萄干”的原子模型到卢瑟福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确定原子的行星模型,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表面上看,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因为他讲的这些科学探索和成就既不是课程目标又不是考试内容,但科学不是功利的,特别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学生已经很难再听到科学探索的精神,很难体会科学家们不畏艰险、愈挫愈勇的精神动力。教师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侧重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出发,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正确人生观和科学的人文素养。实际效果是:学生兴致盎然,不仅掌握了原子结构,领悟了电中性,还将心里迫不及待的探索欲望和进取动力带入了下一个内容的学习中,这种看似另类却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课就是有效的课,前提是备课时教师用心收集资料并细心加工整理。可见,“优备”是“优教”的前提。
  三、备课严谨,预设课堂,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布鲁纳的强调学习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即教师是学习的引领者,起主导作用。
  但化学学科的特点注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不能弱化,有时甚至要站在学生的主体性之上,这是因为:(1)学生新接触这门学科,要靠教师的引领才能将化学思维与学生的生活阅历产生联系;(2)在接触化学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学生还不习惯化学学习的思维方向与思考方式,需要教师慢慢培养;(3)学生即便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没有资料背景的前提下,许多新知识不能通过预习而获得,这与其他学科很不一样。例如化学实验,如果学生连实验仪器都没见过,脑子里根本没有这样的影像,让他说出实验目的、评判实验装置的优劣是根本不可能的。
  布鲁纳在强调学生内部的动机时,并没有否认教师的作用,在他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何时、按何种步调给予学生矫正性反馈,即教师的总结、评价、纠正等主导性行为。
  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上述因素,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联系起来,既不能教师一言堂,也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必须把握好“度”,要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在恰当的时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例如,将演示实验交由学生完成,学生的参与度、情绪兴奋性和注意力都会超过教师的演示。又如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比,找出其内在规律。
  四、认真准备实验,以实验教学魅力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特征,更是化学教学的优势,它能抓住学生眼球,使之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这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必须认真对待。
  准备实验是备课环节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它耗费了教师很大的精力,即便有专职实验员,实验设计也还是要靠教师完成。此外,为了保证实验成功,很多时候教师需要提前验证,某些需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现象的实验要提前做好,以便举证。例如“铁生锈的探究”“铁与硫酸铜或稀硫酸反应后溶液颜色的观察”等实验,因为当场的实验结果是溶液并没有变为浅绿色,而是要经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看到。这时如果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结论,学生会感觉老师是“睁眼说瞎话”。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对结论的认可和怀疑都直接或间接与实验有关,直观的感觉和知觉不是任何影音、视频资料可以取代的。
  此外,根据教学进程和要求,有时需要补充实验或者改进实验设计,这都是备课过程中要考虑的。
  如果实验准备不充分、不细致,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继而导致本堂课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任何探究都遵循的过程,若实验失败,教学效益最大化便成为空谈,学生甚至会质疑教师的水平。而成功的实验进程,有助于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探究交流、合作学习,更有助于师生之间形成有效互动,实现“优学”。
  然而百密一疏,不经意的疏忽和意外造成实验失败或结果偏差有时在所难免,教师要能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不回避失败,不强加结论,审时度势生成课堂资源,引领学生向预设的结果发展,这恰能体现教师的备课智慧。
  参考文献
  [1]杨周芬.动态生成式化学课堂教学的建构[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8).
  [2]王敏勤.和谐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06(1).
  (责任编辑 罗 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004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