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传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角强方

  【摘要】“口传心授、心领神会”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即自然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从旧社会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很多作曲家以民族音乐为素材,加以现代技法,创作出许多经典之作,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发扬,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本文以云南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为基础,依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重点列举了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在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阐述了教育传承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08-02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我国56个民族中,云南省就有26个民族。省内各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和睦共处、生息繁衍,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种类繁多、绚丽多姿的民族音乐文化。因此,云南享有“民族音乐的海洋”“歌舞的故乡”“音乐文化的活化石”“社会音乐的历史博物馆”等美誉,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各地广为流传。
  一 云南少数民族音乐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由于云南各少数民族所处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特殊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等不同,使得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富有性的特点。就民间器乐而言,在我国500多种乐器中,云南的民间乐器就占了200多种,占全国器乐总数的五分之二。云南的民歌种类更是品种众多,有休闲娱乐性、劳作性、婚嫁性、宗教性等,并且云南的民歌演唱技法也很有特色,几乎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唱法。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爱好者们创作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乐曲,从“创世古歌”到“劳动歌”,从“情歌”到“婚嫁歌”,从“民族戏乐”到“民族曲乐”再到“宗教音乐”,从“民族舞乐”到“民族器乐”,从“独唱、独奏”到“重唱、重奏”,从“合唱、合奏”到“奏唱、舞蹈”,经过了无数次的演变并融为一体,使得各民族音乐不断得到丰富。26个民族各自不同的音乐文化传统和艺术成果反映了各个民族不同的历史、生产、生活情趣,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
  二 如何理解教育传承
  教育传承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重要的传承方式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音乐教育是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学校音乐教育不仅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依托,更是当代各民族音乐文化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传承方式。正如魏煌先生所说:没有一种文化不是通过教育传承下来和传播出去的。学校教育作为传播文化的专门场所,以其自身一套完备的系统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这种形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无法替代的。因而,若系统地、全面地实施少数民族多元音乐文化战略,非学校教育莫属。近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历史表明,“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音乐教育不仅要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音乐成果,还要立足于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之上,具有本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然而,目前的学校音乐教育在传统音乐文化教育方面还有待改进,因为长期以来,大部分艺术院校以西方音乐理论体系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忽视了中国音乐体系的深入探讨和重建,没有将音乐本身与少数民族生活习俗联系起来,不利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弘扬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重建人类文明、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今天,我们要克服“欧洲中心主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全力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从而解决好学校音乐教育与音乐文化传承之间的实际关系。
  三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的教育传承
  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立足本土,成果丰硕,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办学理念为:依托云南独有的民族音乐资源,借鉴当代世界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传承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弘扬中国传统音乐,培养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音乐艺术人才,走民族音乐本土化教育的路子。办学50多年来,紧紧依靠师资和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资源这两个优势进行教学、科研、创作、展演,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五届全国金钟奖声乐比赛金奖、第十三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美声组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际声乐大赛金奖、金钟奖合唱比赛金奖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学院重视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四 学院在云南民族音乐教育中的四大特色和举措
  1.成立云南民族音乐研究基地
  该基地自2004年成立以来,收集整理了大批珍贵的乐器、图片、音乐素材,已拥有的田野考察声像资料:录音带400余盒,录像带180盒,文字记录200万字,乐器实物30余件。有关云南音乐文化的图书资料约800册。已出版的书著、音像有:《云南民族器乐荟萃》、《滇西民族器乐曲选》、《云南乐器王国的传说》、《云南洞经文化――儒道释三教的复合性文化》、《云南多声部民歌考察记》、《云南特有民族原生音乐》、《云南民族原生音乐纪实》、《云南少数民族宗教音乐》(含音像、图片资料)、《云南民族乐器图录》、《巅》(10张CD)。“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基地”
  
  ――――――――――――――――――――――――――
  * 本文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少数民族音乐数据库及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的资助(编号:2012Y094)
  
  的成立,对云南省珍贵的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在为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建立云南民族乐器展示厅(云南民族乐器博物馆)
  对流传在云南省的吹、拉、弹、打等各类民族民间乐器进行的抢救性征集,建成具有一定规模、乐器种类较全的云南民族乐器展示厅。该展厅现藏有300余件弥足珍贵的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大多数年代久远,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对广大师生、学者们开放阅览,为民族音乐的教育、科研、展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该展示厅的宗旨为:建立一个崭新的“范围广、品种全、规格高”的云南民族乐器及音乐档案库,尽早尽快地抢救和发掘尚存的云南民族民间音乐珍宝,为弘扬云南民族音乐、建立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功立业。
  3.开设云南民族音乐课程
  在全院学生中开设云南民族音乐课程,教材即为学院专家教授撰写出版,将学院的民族音乐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让来自全国乃至国外的学生都学习到云南民族音乐,使之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收到很好的效果。
  4.民间艺人进课堂
  注重人才培养,需要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云南民间艺人即为民族音乐歌舞方面的好老师。有的课程采用请民间艺人、艺术家到校示范教学,师生和民间艺人、艺术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研究性教学的主动性,学生兴趣更浓,学习形式更加生动有效,老师和同学对民族音乐的价值有了深度的认识,保证了本土化民族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云南红河民间的栽秧鼓舞,是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每届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之一,重大演出活动均为保留节目,得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好评。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被同化速度加快,如何弘扬传承云南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如何推陈出新,如何解决民族音乐资源严重流失和人才匮乏的现实,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根据五十多年的教学、科研、创作、展演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确立了“民族音乐本土化教育”的思路,立足本土,把云南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纳入教学体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办学理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色和优势。
  参考文献
  [1]陈勇.音乐教育的发展视点[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朱发刚.高等音乐教育科学发展的创新之路――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复合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的启示[J].民族音乐,2009(4)
  [3]陈劲松.云南民族音乐的保护[J].民族音乐,2009(6)
  〔责任编辑:肖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559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