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自我调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晓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在身心疾病、人际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但教师心理问题调适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自身,可以通过端正认识、情绪调控、改变行为,达到自我调适。
  [关键词]教师 心理健康 自我调适
  [作者简介]李晓丽(1973- ),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河南 郑州 45004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3-0079-02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学业成就、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修养,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21世纪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一、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由此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而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这一结果充分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身心疾病、人际关系和职业行为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首先身心疾病躯体化明显。具体表现为性情急躁、情绪不稳、精神不振、冷漠、自卑,有的还出现思维不灵活、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心理机能的失调。严重者表现出抑郁或焦虑,出现烦躁不安、悲观厌世等状况。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往往伴有入睡困难或易醒、食欲不振、腰部酸痛、心跳加速、呼吸异常、头痛、恶心等身体上的症状。其次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突出。如与他人交流困难,或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不愿与他人交往、接触,对学生、同事缺少热情,没有交流等。最后职业行为问题严重。具体表现为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始疏远学生,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对教育教学工作感到厌烦。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教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其教育对象――学生,教师的不健康心理会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心理困惑,因为这时候的教师不能很好地调节控制自己,往往把各种不满情绪带到课堂上,不能做到真正关爱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此时已不能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带给学生的只有伤害。调查发现,有30%的教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18%的教师承认会因为自己心中烦恼而迁怒于学生,14%的教师会因为上课气氛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情绪失控而向学生发火。
  二、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尤其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足够的关爱,对教师的评价要体现人文关怀,能够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减轻教师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构建教师心理健康组织网络等,使辛勤的教师身心均得到良好的调适。社会、学校等只是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条件,教师心理问题的调适最根本的还是教师自身。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教师要相信自己。
  (一)端正认识
  1.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在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中,不恰当的自我认知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的教师自我期望过高,认为现实中的自我不够完美,经常贬低自己,甚至讨厌自己,这样极易产生自我挫败感。有的教师过分夸大自我价值,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认为自己非常了不起,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受欢迎,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这都是对教师造成心理伤害的因素。“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周围的环境能够给我们提供有关自我的信息反馈,教师要多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要处理好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客观评价自己,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要求自己,积极接受自己,悦纳自己,积极面对自己的一切,即使有一定的缺陷也能坦然接受,不轻视自己,更不能自暴自弃。教师正确的自我认知还包括对自己身份和职业的认同,不受外界各种舆论、评价的影响,不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也不能动摇自己对工作的热爱。教师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个体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热爱教师这一神圣而又伟大的职业,正确认识自我,接受作为教师所要面对的一切现实,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提升职业满意度。
  2.正确认识失败,从正向角度出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犯错都会出现,失败的经历每个人都曾有过,主要在于如何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不足和失败。教师要能够正视现实,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求自己努力向前看,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从而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不适应、工作成绩不佳、人际关系困难等挫折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有的人总认为生活中遭遇的不幸、挫折、失败都是伤害,是消极可怕的。事实上,如果能够正确处理,挫折和失败可以成为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催化剂。生活中,我们看到挫折的磨炼造就了许多优秀人物,相反,在挑战到来时手足无措,甚至崩溃的人,往往是由于生活得过于一帆风顺,从而丧失了斗志。挫折和失败是锻炼自我的机会、成就自我的机会,只要能积极面对挫折,接受它带给我们的一切,就有勇气和信心战胜挫折,适应任何变化的环境,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的内容和结果,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教师面对失败要从正向的角度出发,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从而确定积极目标,认识到做什么能够解决问题。   3.改变不合理信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一般人都把引起自己不愉快的原因归结为因为遇到了让人不愉快的事,但实际原因却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即我们头脑中的信念。有的教师之所以有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头脑中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如有的人认为教学工作应该是轻松的、丰富的、愉快的,同事之间应该是互助的、融洽的;有的人认为无所不能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有的人因一事有错就否定所有的事,因遇到一件不公平的事就认为社会到处都是黑暗的;有些人只是遇到一些小挫折,但却往往把它想象得非常可怕、恐惧等。教师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深入实际,改变比较的方法,正视现实,改变这些不良的认知方式,纠正错误的观念,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情绪调控
  1.情绪控制。情绪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提高或降低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人能够自觉、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不能把任何不愉快带进教室,更不能把消极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当遇到挫折、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时,要自觉地克制自己,用顽强的意志控制可能会出现的冲动行为,也可以通过聊天、逛街、体育活动、唱歌等方式缓解自己的不良情绪。要控制不良情绪,首先要认识到绝望、痛苦、伤心、沮丧等情绪的存在,并弄清这些情绪产生的原因,然后寻求合适的途径克服或躲开它。例如,在情绪激动时,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批评学生,要冷静地分析状况,考虑发怒的后果,等待自己可以心平气和地处理问题时,再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防止过激言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幽默、自我安慰、升华等方式,把消极被动地情绪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
  2.合理宣泄。不良情绪长时间积累,得不到释放,容易造成身心的疾病,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心理上常见的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等。另外,情绪所受抑制过多,会导致一个人记忆、思维等心智活动效率降低,还会使其在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方面受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努力保持理智、平和的心态,选择恰当的时候,合理地宣泄不满情绪,消除不良情绪隐患。可以在合适的环境中放声大哭或大笑,参加跑步、打球、下棋、游泳等各种运动,击打沙袋偶人,对亲近和信任的亲人或朋友倾诉衷肠,给自己发短信或写日记,听音乐,逛街;还可以赏花草、观山水,让美好的环境激活快乐情绪,消融烦躁、愤怒情绪,使情绪变得平和、愉快起来等。
  3.调节业余生活,寻求多种满足。如果教师在工作中不能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其他方面寻求满足。教师要学会调节业余生活,有一项自己的爱好或追求,如下棋、写作、集邮、摄影、养花、钓鱼等,都是不错的方法,这能使生活变得充实丰富,随着这些爱好的深入,自身能够体验到满足。此外,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能够很好地缓减教师的心理压力,亲人的鼓励与帮助,会使教师获得情感上的安慰和心理上的缓解。
  (三)改变行为
  1.不断学习。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在学校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信息动态,跟上时代的要求、社会的发展,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空间,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从而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另外,教师在不断学习中,开阔了视野,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变化,能够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会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如意,这对心理的自我调适有着积极意义。
  2.寻找工作中的例外情形。例外是指在教师过去的工作、生活经验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时候,问题却没有发生。例外是问题严重程度比较轻微的情况,也可以是假设问题解决景象中的解决方法或行动。教师不要只注意问题发生时自己的怨恨、烦恼和无助等消极状态,而要看到自己已经做到的、曾经做过的或者已经开始做的事情,寻找问题没有发生时的例外情形,比如,一次和领导的良好沟通,一节感觉轻松而有意义的课,与学生的积极交往等,这都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要看到自己曾经忽略的能力和资源,提高自我效能感,寻找行为方向。
  3.改变环境,寻求新的工作体验。教师如果真的觉得工作带给自己的只有烦恼,或许改变一下工作的环境是不错的选择,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可以从根本上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对其所教的学生来说,可能也是一种解脱。充当“无所不能”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常常使人筋疲力尽。教师也需要休息和放松。教师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份其他领域自己喜欢的工作。在新的工作中,教师寻找新的体验,获得身心的放松,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中获得的成功体验、积极态度带到教育工作中,以促进教育工作的积极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宥.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自我维护[J].卫生软科学,2009(1).
  [2]路珂.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自助研究[J].职业时空,2009(5).
  [3]谌业锋.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J].上海教育,2004(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68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