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合理运用多媒体,提高思品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思品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媒体素材、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媒体内容、依据教学对象选择媒体手段、依据交流互动选择媒体平台、依据拓展延伸选择媒体资源等选择教学策略,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思品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合理;多媒体;有效性
  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中,要使多媒体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小学思品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如下教学策略:
  1.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媒体素材
  多媒体素材是指多媒体课件中所用到的各种听觉、视觉材料。一般地,根据素材在磁盘上存放的文件格式不同,可将素材划分为文本、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类型。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与工具,不论采用什么媒体素材,都不能脱离教材,因此要想提高思品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收集和筛选信息,选择能服务于教与学,与教学内容配合自然、贴切的教学资源与教学信息。不同的媒体素材,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只有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正确适合的媒体素材,才能让多媒体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媒体内容
  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不
  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手段去传递教学信息。衡量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好坏,不仅在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注重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作为辅助教学的多媒体,只有依据教学目标去选择媒体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理解,掌握知识,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我国的国粹――引人入胜的京剧》一课时,关于京剧,网络上有很多资源,老师一时不知该如何选择。教研员刘老师建议他根据教学目标去选择能用的多媒体。樊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京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②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本节课选取的媒体及出示顺序如下:播放动画《唱脸谱》,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出示文本“脸谱与性格”的连线题,检查学生对脸谱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京剧的服饰图片,感受京剧的魅力――出示京剧基本功视频“唱念做打”的片段集锦,激发学生学京剧的兴趣――出示系列国粹京剧走出国门,到外国演出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播放视频《红灯记》,学唱京剧,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本节课,樊老师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多媒体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氛围,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不仅按时完成了教学任务,还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有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市级优质课评比现场,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扬。
  3.依据教学对象选择媒体手段
  从《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总目标看,定位是培养“儿童”,课程是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依据教学对象选择媒体手段。在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认知水平、已有生活经验及知识背景等因素,因人、因地、因时选择恰当地媒体手段,才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丰富内心体验、课堂上才能出现情感升华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时,因为教学对象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媒体手段可多选择动画、投影、视频媒体;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时,教学对象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选择媒体时,如果还选择动画的形式,孩子们会觉得内容幼稚,因此在选择媒体手段时,可增加一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的份量,也可选择一些图文说明的、数据作为论点的内容,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规律上。如教学《规则在哪里》(三上)一课,而“规则”这个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理解这个概念成为本课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画面制作成课件,如马路上的规则、学校里的规则、商店里的规则等,变静止为动态,帮助学生认识规则一词的含义,这样使学生对规则的概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规则的理解和体验。
  4.依据交流互动选择媒体平台
  师生互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情感是关键因素,没有情感的交流,品德教育也就失去意义。一节好的品德课,不应因媒体的介入而忽略师生之间必要的交流、沟通,更要关注儿童的学习热情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搭建的平台,给师生创设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在执教《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电视机一步步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电视机总是在不断的变化?用多媒体搭建平台,引出交流的话题,有的学生说因为人们的要求多了,有的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的说,社会进步了……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视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产品在不断的革新和发展.但我们今天并不只是要说电视机的变化,而是要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接着趁热打铁,教师抛出第二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大家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产品像电视机一样越变越好呢?它们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CAI出示问题,并分类为:电器、文化用品、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玩具、房子)请大家根据我的提示进行讨论。这样,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交流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设计,符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学习,实现了教学目标向学生需求的转变,同时也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5.依据拓展延伸选择媒体资源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社会性。教学建议中提倡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从教材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若根据拓展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媒体进行展示,可以把一切有利于思品教学的课外资源,以及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都纳入到课堂教学中,拓展教材知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开阔视野。例如:在讲《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中,我在课前就搜集了一系列和民俗有关的图片、视频,包括各地的民俗风情,民俗活动,民俗收藏等等。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精美的图片、视频分门别类呈现给学生,以此让学生了解我国多样化的文化,从而开阔学生的眼界。在播放一些民风民俗的图片或视频后,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举办一个小小民俗展览会,有效的进行了拓展延伸,从而加深学生对我国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之,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化静为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情景交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构建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13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