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石头,剪刀,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洁慧

  石头、剪刀、布,是我们童年有趣的游戏,这三个实物组成了一个循环的系统,一个克制着一个,在比赛中谁也不能全身而退。从这个游戏中,体现了一种关系链,那就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从中,我以下文阐述我们幼儿园活动中的三元素:教师、教学活动、幼儿之间互动着且统一的关系。
  一、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
  1、活动内容的选择.幼儿是知识的“食客”,作为“厨师”的教师在选在活动内容时要考虑食客的胃口和喜好,也就是说,在确定活动内容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一次活动的内容深了、浅了、多了、少了,都是不恰当的,只有选择了适合幼儿认知特点,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先发制人,从根本上达到教育目的。
  2、活动目标的确立.活动内容找好以后,我们就开始了对内容的探究,“大厨”教师就需找出现有的材料中能做什么样的菜,让人吃了以后能吸收怎样的营养,在哪些方面有多少提高。教学活动中的目标确定就是这样的,通过一次活动让幼儿有所得,事前――罗列,就有了依据。
  3、流程的设计.流程的设计正如做菜的顺序,各种食材和佐料放得适合则色美味鲜,若放得不好则食欲全无。一次活动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引发幼儿的兴趣,活动开始部分的第一环节很重要。引题要先声夺人,一次活动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开始第一炮要打得响,且要打得准确,把孩子的注意力最大力度的吸引过来。
  一般在引题后就是重点内容的学习了,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在主要内容的学习中要教之有法,寓教于乐,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就看活动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时胸有成竹,每一环节都自问为什么,才能在真正实施时运用自如。在每一个活动中都有一个学习、巩固、提升、迁移的过程,留个悬念给幼儿,也可以是一个任务,一个想象的空间等,正如一盘好菜吃完了还口有余香,一次活动的结束也不应是戛然而止,而应是余味无穷,意犹未尽的。
  总之,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教材,然后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慎重地确定活动的目标,围绕目标展开流程设计,每一环节都要切实为目标服务,以达到教学轻松、学得开心的目的,在配以活泼生动又恰当的教具,每一次活动都能真正让幼儿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二、适宜的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的诱因
  教师虽然是活动的组织者,但是作为活动的主体的幼儿,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活动的内容,体验其中的奥妙。一张白纸似的幼儿,他们能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则需要出现适宜的活动,下面我就用数学活动的案例来阐述:
  1、融洽、愉悦的氛围诱发幼儿自主学习.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课堂教学时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师幼之间的情感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情绪,师幼情感是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因素。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幼儿形成求知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2、角色氛围促进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幼儿都是喜欢游戏的,将游戏的方式带入教学活动,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而带有角色的游戏室各项活动中最具活力最综合性的活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既能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能促使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发展,是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一种较有效地教学形式。
  3、区域活动,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小孩子生孩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平时幼儿在园时间长,自主活动时间多,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等自主探索性活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就更强了。
  三、幼儿的需求和能力发展是教师组织活动的标准和方向
  在探讨了以上两个问题后,我们回归到幼儿园生活两大主体――教师、幼儿,这两者是一个面对面的直接关系,在活动中,新型教师努力做到“导而不包”,目的是为幼儿创造性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力求让幼儿在自己的探索中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幼儿在主动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和谐发展,增强信心。教师和幼儿都是能动的角色,互为主体、互相配合。作为有教师,教的方向则必须是幼儿的需求,教师的方式则必须建立在幼儿能力的基础上。
  以上,就是我结合语言活动、数学活动、歌唱活动,阐述了教师、活动、幼儿三者的互动关系,在考察这三者关系的时候,作为局中人,也好似在玩着“石头、剪刀、布”的平衡游戏。
  【作者单位: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江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318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