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绚红

  著名教育家奥苏伯尔曾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个人经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以《认识公顷》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实践与感悟。
  一、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情境中开展数学活动
  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注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求知、思考和体验,在探究中反思与重建,自主地、真正深刻地理解数学概念。
  1.设置认知冲突,实现原有经验与教学内容“完美对接”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中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新课伊始,师生一起回忆了已经学过的三个常用面积单位,并动手比划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为后面认识1公顷作好铺垫。在给邮票、凤凰山等填写合适的面积单位时,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感觉到“凤凰山的占地面积大约是17.5( )”中填“平方米”明显太小,引发认知冲突,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出“公顷”这一新的面积单位,实现原有经验与教学内容的完美对接。
  2.精选生活素材,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改编例题的呈现方式,注意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精选学生身边的素材开展教学活动。认识新知时呈现的校园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场所,练习中出现的万红幼儿园、万红广场、暨阳高中等素材,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学生对这些地方的面积大小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有关“公顷”的信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交流,丰富学生对“公顷”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到“公顷”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整堂课的教学,教师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生活经验与数学经验有效对接,使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亲历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并将感性经验逐步上升到理性。
  二、基于学生的活动经验,在体验中建构数学概念
  数学教学需要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最具数学本质、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时,教师注意让学生的手、脚、脑、心等重要器官协调运动起来,使学生经历观察、想象、发现、对比、交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演练、思考、动手和体验,在活动体验中进一步加深对公顷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1.唤醒经验,初步感知“公顷”
  公顷是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正确建立1公顷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对于“公顷”这个计量单位概念的形成,应以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为基础。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在100米跑道上走一走、看一看、数一数大约走了多少步,充分感知100米的长度。教学时,教师出示学校的卫星地图,让学生找出100米长的跑道,并以它为边长画出正方形,使学生初步感悟到“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接着,让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沿着刚才画出的正方形路线走一走,想象1公顷的大小,说说这个面积1公顷的正方形覆盖了校园的哪些地方,初步感知“公顷”是一个很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2.小组合作,计算感悟“公顷”
  教师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引导学生借助身边熟悉的小面积来认识1公顷,如28个同学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球场、阶梯教室等的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有几个这样的小面积就是1公顷,来加深对1公顷的理解。在计算时,教师采用了四人小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允许学生挑选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来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想象描述,加深认识“公顷”
  在学生四人小组分工计算、交流完毕后,教师再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1公顷有多大,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如:“8个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1000个车位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61个阶梯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闭眼想象和语言描述,进一步加深对1公顷大小的认识。
  三、基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经验,在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当基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多方位、多角度地获取多样化的信息,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在探究中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1.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激发求知欲望
  在揭示课题“认识公顷”后,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看了这个课题,想了解哪些知识。学生凭借以往学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的经验,在课堂上自主提出了“1公顷有多大”“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等问题,而这几个问题正是本堂课的研究重点所在。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又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更有针对性。
  2.注重估算方法的指导,发展学生数感
  本课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估一估”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和估计,注重估算方法的指导,逐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初步认识1公顷后,由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约100平方米,估一估球场的面积,并计算出几个球场的面积约1公顷(见图1);在充分认识“1公顷有多大”后,引导学生观察卫星图,以万红小学的面积约1.4公顷为标准,估计“万红幼儿园”“万红广场”和“暨阳高中”的占地面积(见图2、图3);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标准,在四人小组内议一议,估算出张家港公园和暨阳湖公园的面积(见图4、图5)。在师生交流与生生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起点,精心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亲自探索、实践、体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做数学、猜数学、找数学,逐步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619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