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习惯为数学课堂“保驾护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善娟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不仅要认真地“教”,而且要用心地“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知识。
  一、善用教材,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坚持课前读一读,课内仔细读,课后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内阅读就是在课堂上学习课本,教师一定要有要求、有指导,这也是教给低年级学生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途径。刚开始可由教师领着低年级学生阅读,具体地指导学生如何抓住教材中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理解数学概念、弄清算理、掌握法则、思考关键问题,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并对一些关键词句进行重点标注,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掌握数学基本概念。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以后可放手,大胆让学生尝试阅读课本,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所得所想,必要时教师再精讲点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新识。
  例如:在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先创设生活情境。课件出示:裤子38元,上衣的价钱比裤子贵25元,一套衣服多少元?让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找一找关键词。刚开始低年级学生对“贵”“一套”不太理解,对要求的问题解答有些困难,但老师精心地指导,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结合画线段图,理解题意,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关键性词语“一套”。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了,他们不仅能从问题出发,找出第一步要先计算出上衣多少元,而且能正确地解答出一套衣服的价钱。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后还主动找练习题自己认真阅读,练习找题中关键词,理解题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老师这样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学生对比较难解答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得既轻松又扎实。同时还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向课外,使学生广泛地阅读,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1.爱心激发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有30%的信息来自于听。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认知活动的重要前提,更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上课爱说、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我首先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心、真心和耐心去赢得每个学生的喜欢,来吸引他们上课认真倾听。低年级学生有着很强的向师性,只要你平时多关心爱护他、夸奖他,他就会特别愿意听你的课,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2.巧设情境
  实验教材中鲜艳、生动的图画,使学生仿佛进入童话世界。但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缺乏持久性,如果课堂上一味地用静态的画面,学生很快就会兴趣索然。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故事相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上课认真倾听。
  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一分”的教学中,教材中呈现了一个学生最为常见商品货架的生活场景,如何利用课本资源来创设分类整理的情境呢?我通过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故事:一个叫淘气的小朋友从小就喜欢扔东西。一天晚上,他被一阵哭声吵醒,原来是他的玩具熊、球、书本正为淘气乱扔而伤心呢!(多媒体演示各种玩具和物品的对话)淘气听到这些玩具、物品的对话,非常后悔,决定把它们整理好。可早上起来,他发现房间书架上的玩具太乱了,不知该如何整理(大屏幕显示物品摆放零乱的书架)。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小淘气整理一下书架吗?学生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发言积极踊跃。通过讨论交流不仅能够用不同的标准来分类整理房间,而且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分类整理物品的重要性。这种入境、动情的故事情境,令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也逐渐养成了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
  三、设问引思,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在教学中老师要想方设法激起学生质疑的欲望,促使学生从“怕问”向“敢问”“会问”转化;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并给学生创设探索、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促使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总之,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教师还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效果,优化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3809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