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才培养视域下农村初中语文作业安排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耀盛

  摘 要: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不仅要巩固所学,更应激发学习的兴趣,拓宽知识面,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效的作业安排不仅能让学生温故知新,也能反馈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成才;农村初中;语文作业;创新设计
  
  
  《新课标》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都在探讨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作业设计都有人做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新课改语文教学的作业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更是促使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眼下农村学校的作业安排现状,仍然普遍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教者根据不同的时代对象“对症下药”。
  一、作业设计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现象
  语文作业的设计往往有许多局限,写的作业在内容和方式上大多是抄记生字词,并重复多少遍,以多取胜。没有什么训练思维的目的,也没有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更无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疑的问题单一 。安排的语文作业中,问题都是既定的,源自课后联系和教辅材料。这些作业本无可厚非,但统一的习题无法适应农村参差不一的学生基础水平,盲目地“一刀切”,导致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现象同时发生。
  (2)给出的答案绝对。平常孩子们写作业都会参考各种资料的标准答案,教师在批阅时也围绕既定的答案,很少认真思考学生答案背后所体现的思维价值。
  (3)练习的方式死板。写作业并不仅仅限于在作业本上工整地做题,还可参加各种活动,但是传统的作业安排忽视了这些感官的调动。
  (4)练写的内容枯燥。有些教师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写字、读课文,安排的作业无非也是抄多少遍生字词,词语解释,课文中的精妙语段,这样单调乏味的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
  (5)作业评价的片面性。检查作业流于形式,评价单调,评语冷漠生硬。教师们对待学生作业时迫于校领导的检查而不情愿地画了一些等级,如“甲”“乙”“优”“差”等,但家庭作业只是笼统地交给学习小组长草草检查,根本没有评语。即使写了评语的,缺乏激励作用和指导价值。学生对这些冰冷的评价本来就不以为然,最后这些工作仅流于形式罢了。
  二、语文教师在安排作业前的准备
  (1)了解学生情况。通过试卷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学生们的字词基础,口语表达,写作水平,阅读与理解能力等各方面入手,安排适合学生并切实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作业。
  (2)按特征分组。根据所教学生的水平,将班内学生暗暗地划分等次,并根据他们的性格、思维等特征分别命名,当然要注重分组的艺术性,不能有智力歧视的误会。
  (3)及时检查反馈。教师要面对许多的工作,付诸作业批改的时间也极为有限。作业的批阅要注意一个“巧”字,采用抽样式检查,学生互阅然后共同反馈等形式来了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指导教学。
  (4)分析归纳。通过分析归纳,了解学生的学情,掌握了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三、作业设计的策略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这决定了语文具有明显的社会实践性。农村中学生在家庭中与父母兄弟姐妹的对话,看电视、收听广播,参加各种交谈、游戏活动,甚至旅游,观察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去超市购物等行为,无不关系到语文知识。因此,从语文特殊的角度出发,语文作业的安排就要大胆新颖,敢于创新。
  (1)作业设计走出学校,走进学生生活。语文的课后及家庭作业要能激发情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例如,观看电影、电视喜剧、幽默创作、组织文艺演出等。还可通过自发的活动去培养语文兴趣,让学生自己制定某些规章制度,发布广告启事,写通知和书信。这些活动都能让学生明白语文的实用价值,进而热爱学习,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2)作业设计关注自我,激发学生潜能。语文作业要多从听说读写的角度去布置,并尽可能地提高效率。学习语言文字,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把知识变成能力这是一个细微的内化过程,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操之过急。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有成功的体验,这就是最高效的作业设计。
  (3)作业设计注重启智,提高思想觉悟。学生要把语文训练纳入长期的能力提升的轨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运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联系文本与社会现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文以载道,学习语文不是识字断句,不是像孔乙己那样会写茴香豆的四种写法,而是要明“道”,传承祖国文化,做有用的人才。
  教无定法,作业设计也没有完美的捷径,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因材施教,审时度势,立足长远,培养有用的、会学习、会生活的人才。教好学生不仅要有师德,更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农村语文教师也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融会贯通的学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何伯素,吴军.中学语文教师手册[M].南方出版社,2008.
                                         
            (甘肃通渭常河职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848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