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生活之水浇灌学生思维之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健

  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技术之一。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当前,生活化教学模式已经深入人心,而信息技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构建信息技术生活教学模式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生活即教育”。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步入攻坚阶段,各种教育模式、教育思潮不断出现。而生活化教育由于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因此,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信息技术是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信息技术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将信息技术学科与生活化教学模式巧妙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课堂活力,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模拟生活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努力创设与学生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教学环境。事实上,信息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它在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因此,要想改变传统的师传生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模拟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有关PowerPoint 2003的动画应用时,恰逢赶上“母亲节”。为了让这节课讲得更有意义,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上课伊始,我问大家:“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有的同学会马上回答,“母亲节!”“对!今天是母亲节。下面我们来看看一些高中生同学为庆祝母亲节给自己的母亲设计的贺卡。”(教师借助多媒体CAI向学生呈现制作精美的贺卡图片)
  “这些贺卡构思精巧,别出心裁,的确让人佩服制作者的聪明才智。其实,今天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 2003的动画功能后,相信大家也能制作出别具一格,图文并茂,甚至是‘有声有色’的贺卡来送给我们的母亲!”在教师的鼓励与引导下,学生很快调动起了学习热情,耐心听讲,大胆探索,积极交流……整堂课下来,既紧张活泼,又乐在其中。
  不难发现,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拉近了学生的情感距离,更能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与探索欲望。正如南宋理学家朱熹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设计生活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新教材在设计上更加体现了“人性化”考虑,在内容编排上不仅难易适中而且紧贴学生生活,紧跟时代脉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善于用好这些生活“元素”,用生活的理念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课堂,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网络信息检索与存储操作时,我以“科技小制作”为题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比如,引导学生使用生活中废弃的饮料瓶和硬卡纸、胶带制作能升空的“水火箭”。这需要学生自行通过搜索引擎,了解有关“水火箭”的发射原理、制作过程、注意事项。最后通过查阅资料,各小组再设计一套可行的设计方案,供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与借鉴。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新鲜生动,摆脱了教师枯燥的说教式讲解,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自行设计制作方案。这无疑增强了他们的网络操作水平和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事实证明,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更能找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切入点”。
  三、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传统信息技术教育是以“教材”为中心,重理论讲解,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十分突出。新课程理念倡导“学中做”“做中学”。所以,适当拓展生活化教学空间,有利于实现“教、学、做”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更好地提高创新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解完Dreamweaver MX 2004和Flash MX 相关软件后,为了提高学生的网页设计能力和动画制作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他们设计简单的生活购物网站。显然,以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要完成这样的一个网站设计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网站设计要求细化任务,指出设计重点,做好整体规划。例如,让一些同学对图片进行加工处理,一些同学做好网页框架布局设计,一些同学构思LOGO图案等。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要及时沟通,彼此借鉴,共同提高。特别是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学生的思维“闪光点”,给他们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
  结束语:总之,随着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信息技术作为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得到师生的普遍关注。生活化教学模式给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它不仅让学生充分领略了信息技术的风采,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总结经验,发掘更多的生活化素材应用于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更加生动和精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教师进修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398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