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当今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许多学生对音乐中的节奏只是一种数字、数学式的机械反应,感受不到节奏的流动感,更无法感受和体现音乐的美感。为此,笔者通过有节奏地说、拍手、行走、想想做做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音值、节奏型、节拍、速度、力度等节奏要素,在节奏教学中强调音乐与身体运动相结合,以动为主,运用“感知―运动”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通过节奏运动学习获得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 提高节奏能力。
  关键词:感知 运动 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笔者把节奏训练放在首要位置,根据小学生好动、喜听、爱玩的特点,在节奏训练中把视、听、唱、触等多种感官,用“感知――运动”的方法使之具体化、自我化、游戏化,在游戏中感知节奏、再现节奏。
  学生节奏学习主要是拍子、重音、节拍、时值和节奏型的学习。这些概念的教学主要通过动作、倾听音乐和表演活动进行。和学习语言一样,听和说应在看之前,所以,听觉感受是音乐节奏学习的基础,也是理解音乐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节奏要素之一: 时值和节奏型的学习
  1、有节奏地说
  在教学中,笔者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开始安排有节奏的语言朗诵练习。音乐节奏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的语言,人类的语言本身已含有生动、丰富而微妙的节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不仅容易,而且富有生命力。
  为了使节奏练习不断深化,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一套节奏图片,图片上标有节奏,让学生看着图片说相应的词,这样念几遍,注意节奏,再听老师念,注意强弱变化,接着让学生轻声念,同时有节奏地拍手,最后让学生在脑子里默想这些词,但双手仍有节奏地拍。等学生熟练掌握后,可以找出两张节奏不同的卡片,让学生根据看到的节奏图片念出词语,两组同时边拍边念,就出现了二声部的效果。还可以逐渐提高或降低声音,加快或减慢速度。通过游戏,初步感知音乐中的渐强、渐弱、渐快、渐慢等节奏手段。
  2、想和做
  当学生能熟练掌握一些基本节奏型后,让学生进行想和做,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如:(1)按乐曲乐句顺序排列节奏型。教师将学生熟悉的歌曲的节奏型以一个乐句为单位写在卡片上,听歌时,让学生将卡片的顺序按歌曲的乐句顺序排列。(2)听鼓声传球。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膝盖相接,听着教师的鼓声传球,鼓声快时,球传得快;鼓声慢时,球传得慢;鼓声停止,传球也停止;教师连击两声鼓时,反方向传球。通过活动,学生充分感受了 x、 x 、x -三种音符的时值,也体验到了音乐的流动性、连续性。(3)节奏回声(卡农练习)。通过卡农式的模仿练习,学习各种节奏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记忆、反应能力及协调的身体运动的能力。
  二、节奏要素之二:节拍的学习
  识别和表达音乐中拍子的能力(跟拍的能力),构成了学生对音乐中节奏要素理解的基础,包括速度、节奏型中音符的持续关系、重音拍子等。
  1、感受重拍音的活动。感知重拍音是学习节拍的基础,也是对听觉的训练。能够准确把握住循环出现的重拍音,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稳定的律动感和富有韵律的音乐感。(1)非移动位置上感受重音。教师在鼓上敲击,以四拍为一个单位,每个四拍中都由一个不同的重拍音,在重拍音上拍手,教师相隔一段时间变换重拍位置,锻炼学生的听觉、跟随音乐变化的能力。(2)进一步做移动位置活动。教师仍然在鼓上敲击有不同重拍位置的节奏段落, 要求学生跟着鼓声走,在重拍上用动作表示出来,同时在活动中结合速度的变化进行。
  2、感受、体验节拍的活动。当学生基本掌握一些音值、节奏型和重拍音后,让学生玩“拍皮球”这一游戏,通过不同的拍皮球动作,比较、感受、体验2/4、3/4、4/4等拍子。
  三、节奏要素之三:情感表现要素的学习
  情感要素是指在音乐表现中与情感联系较密切的速度、力度及其变化、重音、艺术处理和各种类型的发音等。在教学中让学生随音乐所显示的力度、速度、重音等的不断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及情绪变化。
  1、基本训练
  基本训练是指针对某一种或几种情感表现要素的专门训练。这种练习集中于某种或某些情感表现要素的学习,而不是动作中的节奏和拍子等。如(1)速度的学习。速度是音乐表现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它与人的情绪及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身体运动,不同的速度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通过不同速度的练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速度概念和均匀的速度感,能体会到不同速度在情感表现方面的差异。在练习中教师注意将各种速度贯穿于其他节奏要素中,将速度与音乐的表情结合起来。走和跑的速度及慢走的速度在音值的学习时,学生已充分感受,这里着重讲讲渐快和渐慢的学习:渐快的动作可用慢 走(跨步)―行走―跑步来表现,用相反的动作表现渐慢,或者通过整个手臂和肩膀的运动―小臂的动作―手腕的动作来表现速度来表现渐快与渐慢 。(2)力度 的学习。力度是人的肌肉的紧张程度和身体重量的结合。音乐中各种力度的对比会产生相应的情绪变化,通过学习使学生既能放松自如地运用身体各部位的重量,又能有控制地运用力量,同时不要失去对节奏的控制,失去平衡。
  2、不同音乐形象或情绪的对比。教师选择几首短小的音乐形象特点或情绪方面有较明显区别的乐曲(或主题),连续播放、演奏(各乐曲交替进行),学生跟随乐曲自由做动作,表现出各乐曲的音乐形象和情绪特点。如听到《小小的船》(3/4拍)做轻柔、优美的动作;听到《红星歌》(2/4拍)时,精神抖擞地、矫健的行进;听到《摇篮曲》(4/4),全身放松佯装睡觉;听到《秧歌舞曲》(2/4)做跳跃动作。
  3、综合练习
  小学生喜欢和火车有关的活动,教师先提问:“火车的笛声是怎样的?火车开始出发时的声音是怎样的?”等等,然后让学生在原位上用手拍击体验火车出发时那种由慢到快,最后变成一个稳定的速度的过程。(速度稳定时用双臂向前平身的动作伴随) 再练习火车进站时由快到慢的渐慢的过程。等学生能熟练掌握做后,火车移动的游戏,学生排成一列,一人当火车头,其余每人用一只手抚着前一个人的肩膀,另一只手模仿车轮的移动,教师用钢琴演奏《火车开啦》,让学生听琴声律动,把内心感到的速度的渐快与渐慢及情绪表现在运动上。
  参考文献:
  [1]《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外国儿童音乐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3]《音乐的启蒙》华夏出版社出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70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