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低年级的学生们正是思维最活跃,模仿力最强的年段,他们渴望被重视,渴望表现,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他们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如果我们的语文老师都能立足于课堂教学,扎实训练孩子们的听说读写,那就功德圆满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听说读写
  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在功利的大形势下被教师压榨的没了美感,几乎每堂语文课都会被总结成思品课,鼓励学生们读书,却不给提供读书的时间和空间。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灵动的课堂,每一次生动的背后都不能缺少教师的独特个性的备课。我很喜欢一句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学习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一、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做法和体会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做最美的听众。
  聪明的“聪”字是一个会意字,左右结构,“耳”字旁,明眼人就会明白会听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明确倾听要求,严格进行督促。
  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听要求的同时,不重复所提出的问题,不提无价值的问题,开始时可以放慢语速,随着习惯的逐渐养成,用正常语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从小问题或是简单的问题入手,这样坚持下来,学生们开始学会了倾听,同时这个好习惯也促进了思维的连贯性。注意平时的细节,随时督促,形成习惯。
  2、渗透倾听技巧,认真进行落实。
  首先,要营造一个适合倾听的环境。课堂上我要求学生注意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交头接耳,时刻养成倾听的习惯。
  其次,教给倾听的方法。倾听方法的要点有很多,比较有效的做法是经常要求学生重复刚才老师或同学说的话的内容,然后再进行评议。例如:“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刚才××同学说的是什么,你认为正确吗?”“刚才老师说的是什么?请你再说一遍好吗?”让学生复述别人发言内容,就是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3、注意倾听评价,积极进行反馈。
  在每次听完了同学的发言后,我注意对发言内容及时进行评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可以及时对错误进行矫正。
  (二)让学生敢于表现,说出真情实感
  “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当前课程改革中最根本也是最核心的问题,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考虑得最多的应当是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让孩子们大胆说,努力寻找课堂的每一个生长点,让孩子们思维情感的火花尽情绽放。
  (三)以读为本,让学生读出味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阅读文本后产生的独特的言语是他们独特的感受、独特的情思与独特的语言同构共生的产物。要引导学生以独特的学习方式,对文本、对生活、对心灵进行自由的剖析和描述,使他们在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语文课上,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让学生专心地读、仔细地读、投入地读,使学生读出理解、读出韵味、读出个性,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读出内涵。我在教学儿童诗《窗前一株紫丁香》的时候,就是运用了不同形式的读,让孩子声情并茂,有滋有味,“打动了自己,也就打动了别人。”这是我的一句评价语,孩子们正是听着这样诗化的语言,更投入到品读和美读中去。读到那样的自信,有模有样的时候,我灵机一动“孩子们,能不能、敢不敢把你喜欢的一小节诗背给听课的老师听?”说实话,我心里没底,不知道孩子们会有怎样的表现,但是出乎意料而又意料之中的是,孩子们举起的小手如雨后的春笋一般,他们大大方方的背诵赢得了听课老师的掌声。孩子们读出情感的同时也读出了自信,这就是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吧。
  (四)我手写我心,给学生静静书写的课堂
  一节语文的生成应该是动静结合的。学生们有热烈的谈吐也要有沉静的积淀,这样的课堂才完整,不浮躁。《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中指出:“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一节课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会读,会说,是仅仅不够的,教师应该引领孩子更深层次的学习,那就是学会积累和运用。现在有很多孩子在写文章的时候,假话、空话一堆一套,没有生活,没有自己,为什么?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忽略一个字“静”。静静地思考,静静地书写,“让文字流淌于我们的指缝笔尖”(我课堂上的一句引导语),这是一个细节,虽然很小,但是很重要。思想是需要积淀的,是需要记录的,是需要传承的。当一首诗很圆满的学完,留给孩子们的其实还有很多,那些涌动在脑海里的文思是需要一个出口的,此时的写,不再是孩子们心中的高山峭壁,真实的感受变成一个个文字,一句话,那也是孩子们心血的凝成啊!有时候,教师设置的细节,会绽放课堂教学的美丽!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
  语文课堂是丰富而有感染力的地方,教师要把握好“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让每一堂语文课都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扎扎实实的教,明明白白的引领,让有趣的、自然的听说读写一直伴随着孩子的语文学习,相信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不再是一种希望,而是一个事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71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