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月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磊

  贾平凹的《月迹》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美文。阅读后,读者能深刻感受到贾平凹先生笔下所流露出来的朴实。这种朴实犹如夏夜饭后在院子里与邻居那个不善言辞大哥闲谈中聊起的那些童年旧事。没有华丽的言语,没有激情的演说,也没有勾人的悬念,有的只是难忘的记忆与平和中淡淡的向往。
  一、朴实中的生动
  朴实的语言并非苍白无力。《月迹》中无论写景还是状物,处处透露着逼人的灵动。他人写月不是对乡土和亲人的怀念,就是对人生苦短岁月流逝的伤怀。而本文 “月亮进来了”、“ 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 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等几处对月亮拟人化的描写不仅没有任何萧瑟之意,反而给人活泼明快之感。 而孩子们那种“什么都觉得新鲜”以及盼月、赏月、寻月、争月、论月的安排,非但没有古人那种望月伤怀之感,反而在那种童言无忌中平添无限的畅快。
  我们每个人都曾幼稚过,每当回忆起自己幼稚的情形时,总将自己的幼稚深埋心底,秘不示人。但《月迹》却生动地把孩子们的幼稚展现出来。孩子们想象中的东西让我们有些哭笑不得。末了“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孩子们的失望之情跃然纸上,我们便笑不出来了。孩子们总是将不熟悉的东西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相类比,从而来感知这个世界。“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原来看月亮还会有一种痒痒的触觉,我们又笑了!谈及嫦娥,漂亮的三妹便认为月亮是属于她一个人的,这不光引得小哥俩的羡慕,还连带着阵阵的嫉妒。我们开怀大笑!看着月亮在那杯中酥酥地颤,“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我们收敛了笑容!我们不光笑不出来,反而在反思,我们所要的,我们的满足是什么呢?
  文中所写的人物有:我、三妹、弟弟和奶奶。初时只觉得奶奶不过是个普通到随时随地都能见到的会说故事而且是“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的慈祥老人,然而随着“月迹”的前行,我们才发现这个会讲故事的老人充满了智慧。她的一言一行中显露的却是不同于一般的灵动。
  二、朴实中的画面
  假如有一天贾平凹先生投身影视业,我想他一定会成为一位出色的导演。他笔下的画面就像蒙太奇镜头一样不断在我们眼前闪动。
  一轮满月高挂夜空。夜空下是一条蜿蜒的小河,河水静静地流淌,倒映着天空中的那一轮满月。三个刚刚还在说话的孩子,大的在中间,另外两个小一点的男孩和女孩一左一右地依偎着哥哥,他们已经睡着了。在他们身后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小院,院子中有几间屋子,在中间的是一个中堂屋。院子的一边种着一架葡萄,一颗已经结了花骨朵的桂树在院子的中央。院子周围摆放着一些工具和栽着花朵的瓷盆。一位面容慈祥的老奶奶拿着酒壶站在院子的门口,满含笑意地望着远处沙滩上已经睡着的三个孩子。这便是读完文章后定格在我们脑海里的画面。
  我们现在再回想一下文章刚开始,三个孩子在中堂里围着奶奶听故事的画面;一起对着竹帘看月亮越爬越高的画面;院子里孩子们抬头看着月亮,一手指着月亮一手拉着奶奶不断地问着的画面;孩子们每人举着一个小小的酒杯,低头凝视着杯中倒映的明月,一脸的满足的画面;院门外年纪较小的男孩和女孩一个在上湾一个在下湾,同时指着面前的河水,嘴里喊着什么的画面;直到那定格在我们脑海中的那幅最后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一句句对白,以及每个人不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无不是一个功力深厚的导演精心安排而成的。让一个仅仅发生在数个小时之内的过程有了丰富的内涵,并且无限地延伸。
  三、朴实中的禅机
  据说佛家有一种闭口禅功法,修此功法之人,无论喜怒哀乐都不需用言语表达,便可让对方知晓其意。我认为此功法十分适合因普通话不过关而很少讲话的贾平凹先生。佛家的禅机就是在寥寥数语间为求法者制造一种意境,从而让求法者通过自身对意境的感悟与理解中有所得。
  《月迹》中贾平凹先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由动到静,由动衬静的意境。想想最后我们脑海中那个定格的画面:天空中的明月,河中的倒影,沙滩上睡着的孩子和小小的院落。这个画面给人以极静的感觉,然而这份极静是通过孩子们盼月、赏月、寻月、争月、论月这样的过程后满足地睡去后得到的。这份静谧代表着满足之后平静。然而现实中我们的内心平静吗?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否定的,因为我们还没有满足,我们所追求的满足、我们追求的好和我们追求的“我所要的”都没得到。即便是得到了我们还不会满足,因为我们会给自己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
  《月迹》中的孩子们是快乐的,因为所追求的美好的月亮他们得到了,虽然这月亮不是他们之中某个人唯一的,但他们愿意与人共享,所以他们满足之后是快乐的,我们是无法快乐的,因为我们有无数个更高的目标,无数个唯我独尊的更高目标!其实我们也是可以快乐的,只要我们放下那些更高的目标,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我们也会满足,也会平静,也会快乐。关键就在――放下。
  《月迹》通篇没有一句华丽的描写,没有一个华丽的场景,也没有一组华丽的对白,但就是这朴实的一切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任何华丽的文章都不能带给我们的。我想这也是一种朴实中的华丽,一种独特的美。
  (作者单位:宿迁市泗洪县四河实验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096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