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美国城市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美国在100多年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探索中不断实践,在营造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提升街区活力上取得了一些成就,并仍在不断探索着一条具有美国特色的道路。文章通过作者在美国东西海岸的游历,归纳出营造美国城市街区景观活力的因素,通过实际案例的讲述,期望对快速城市化的中国有所借鉴。
  【关键词】街区景观 文化景观 视觉艺术
  美国的公共土地测量系统构成了美国城市的初步格局,以英里为计量单位的正方形网格单元逐步发展为20世纪美国大都市的构架。随着现代主义思潮和建筑技术的革新,巨型的测量网格被提升为400m×400m的建筑格网,街道、建筑、公共空间、绿地系统界定了美国当代城市的城市场。随着19世纪末超高层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高度不断攀升,城市街道成为连接各功能区的灰空间。在高楼林立的建筑森林里,街道的视觉形象被弱化了。街区空间、文化、自然要素成为城市活跃街区的重要因素,加上现代艺术对环境景观的渗透,为美国城市街区的生机灌注了养分。
  一、空间要素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要追溯到20世纪之交的美国城市美化运动。当时可供借鉴的最有成效的城市区域景观设计是伦敦城市绿地系统。被誉为20世纪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的霍华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主张:由政府购买城市绿地供市民使用和享受,城市外围由大片绿化带构成,市中心由城市中央花园等开敞绿化空间环绕,城心和城郊由放射状的道路连接。美国大多数都市景观的设计理念源于此主张。城市中心的公共空间可以不大,可以不是连续的绿化带,但它是一系列与城市排水网相连,并交织于现有建筑周围的绿色空间。在美国的城市中心,这样的开敞空间随处可见。
  正如勒・柯布西耶在其《明日之城市》中所描述:未来的城市中心应增加建筑密度和植被面积,这样的城市构想就像我们今日看到的芝加哥和曼哈顿。芝加哥是美国高层、高密度建筑的发源地,站在层林夹缝之间,似有一种迷失的感觉,然而建筑间的城市开敞空间能够使人们停下脚步找回自我。位于芝加哥的威利斯大厦是目前全美第一高楼,它位于街道转角处,街对面是一座小型的转角花园,小花园的草坪上放着许多可活动的躺椅,人们会选择在斜躺的视角上欣赏这座高层建筑在夕阳下的余晖。
  二、自然要素
  美国生态主义哲学家梭罗提议:美国的每一个社区都应该作为各自永久领地的一部分,拥有一片原始状态的自然环境。美国多数的住宅街区都是被自然带和社区公园环绕,如较为著名的芝加哥橡树园、纽约曼哈顿岛上的中央花园街区及南加州各大城市街道上的本土多浆植物,为快速的城市节奏增添了几许生命气息。早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美国人就开始认识到原生自然环境对社会生活的潜在能量。住宅街区的周边有大量的原生自然景观,其间设有步行道、自行车道,人们在自然中进行锻炼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植物是景观的最基本元素,是景观建筑师和景观作品之间永无休止又不断创造惊喜的基础。它们使景观的功能和审美紧密衔接。洛杉矶的盖迪中心之所以能获得LEED(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称号,其中一项贡献就是本土化的自然原生景观花园。
  三、文化要素
  虽然美国与诸多亚洲及欧洲国家相比要年轻许多,但在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再生方面却赢得了世界的赞誉。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美国景观保护多围绕建筑和城市历史区域展开,以美化、重建、修复为主。20世纪90年代之后,美国风景园林行业将文化旅游列入景观保护运动的范畴。
  在美国的文化景观保护与再生的探索中,最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是波士顿的自由之路(图1)――在波士顿的市区内,一条绵延2.5英里的红色标线,连接了16处历史文化遗迹。人们在充满好奇和期盼的路途中不断发现国家、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发展节点,就仿佛在阅读一部历史文献。从花园街教堂到贝肯山纪念碑,游人可以沿线步行、骑车探访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也正是这段历史文化的复兴,调动起整个波士顿中心街区的活力。
  在美国城市里还能看到地面铺装的历史文化痕迹,如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的手印与签名。这种地面文化随处可见――在圣地亚哥的老城区里,人行道上有几块签了名的地砖;在中央公园内,蜂窝状的八边形地砖上刻有纪念者的姓名、年份;城市里常有夏季音乐节,人们总能从地面上找到钟爱的音乐家的名字;设计师们也会将感谢和祝福的语言刻在地面上,供到访的人们共同缅怀……这虽是设计上的些微细节,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
  四、视觉艺术
  20世纪的美国涌现出一批在现代主义景观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景观建筑师,如托马斯・丘奇、彼特・沃克、玛莎・施瓦茨等。他们与古典的园林艺术家不同,更多地将视觉艺术形式与景观结合在一起,并能用现代的材料和技术表达当代人类文明。因此,在美国有大量的艺术家在从事着景观方面的创作,使景观与艺术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芝加哥的千禧公园内有一座公共艺术作品――皇冠喷泉,由西班牙艺术家约姆・普朗萨设计。两座高约15米的玻璃砖塔相对而立,立面上投影着芝加哥1000位市民不同的笑脸,微笑时能从嘴里喷出水柱,与游人形成互动。云门作为芝加哥千禧公园内的中心雕塑,既是城市雕塑又是装置艺术,人们能透过它欣赏周围的世界,也能通过它感受空间的扭转之美。在这样的城市街区中,能找到欢愉、迷失、探寻、思索等人性化的感受,以帮助人、建筑、景观之间构建更为和谐稳定的关系,创造出富于情感的作品。
  结语
  美国城市街区的活力、历史文化的索引、高密度空间景观的运用值得正在飞速发展的中国学习。城市的街区环境承载了历史的画面、人们的记忆及对当下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需要通过城市美化运动而一步步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特雷布.现代景观――一次批判性的回顾[M].丁力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67.
  [2]William Whyte.The last landscape, Doubleday & Company, Inc.1968,P112,207
  [3]龚道德,张青萍.美国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其教育特点[J].风景园林教育,2012(9):91-94.
  [3]陈晓彤.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0):205.
  作者鲁菁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2011级博士研究生
  熊威系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王文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943683.htm